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有学者研究指出,宋代官僚士大夫是当时书画消费的主体,部分平民也趋之若鹜。这反映了...

有学者研究指出,宋代官僚士大夫是当时书画消费的主体,部分平民也趋之若鹜。这反映了宋代

A. 城市经济繁荣促进文化世俗化

B. 市民阶层形成带动大众文化品位提升

C. 书画消费成为社会身份构建的手段

D. 书画艺术变革加剧社会结构变化

 

C 【解析】根据所学可知,宋代社会崇文轻武,世人皆以文人而自豪,由“官僚士大夫是当时书画消费的主体,部分平民也趋之若鹜”可知,书画消费成为提高社会身份的方式。故C项正确。A项与材料“宋代官僚士大夫是当时书画消费的主体”不符,故A排除。从材料中不能得出市民阶层形成带动大众文化品位提升的结论,故B项排除。题中描述了官僚士大夫和平民对书画的追求,与社会结构的分化无关。故D项排除。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汉代各地都市中的官府直接管理的手工作坊和商业机构称“市”或“亭”,而在汉代

一些平民墓葬中出土的许多漆、陶器上,往往也有“市”“亭”等戳记,且离产地较远。这说明汉代

A. 跨区域长途贩运贸易有明显发展

B. 官营手工艺从事一定的商品生产

C. 民间工商业无法满足市场的需求

D. 墓葬中存在突破身份等级的趋向

 

查看答案

《淮南本草》(成书于15世纪)和《本草纲目》(成书于1578年)是明朝两部医学著作,《淮南本草》的一个版本中有玉米须的记载,有学者据此推断玉米在哥伦布到达美洲之前就为中国人所知。而该书忙的另一个版本中出现了,“《本草纲目》曰”的字样,由此可以得出的合理认识是

A. 玉米在哥伦布到达美洲之前就已经传入中国西南

B. 《本草纲目》是中国最早记载玉米药用价值的著作

C. 《淮南本草》不应作为研究玉米传入中国的第一手材料

D. 《淮南本草》参考了《本草纲目》的部分内容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郑和下西洋,前后七次,持续28年。1405年郑和第一次下西洋,27 800多人,分乘208艘船。1431年郑和第七次下西洋,27 550人,分乘61艘船,于1433年返回刘家港。郑和率领的船队在28年中到达30多个国家和地区,其中有占城(越南南方)、苏禄(菲律宾苏禄群岛)、溜山(马尔代夫)、满剌加(马来西亚马六甲)、竹步(索马里准博)、麻林(肯尼亚马林迪)等。郑和宝船大型的长44.4丈(138米),宽18丈(56米),排水量约为14 000吨,载重量7 000吨以上。郑和下西洋的主要目的,用明成祖的话来说就是“宣教化于海外诸番国”。郑和下西洋不仅留下了文字记录,而且对航海路线作了详细描述,绘制了《郑和航海图》,对航向、航程、停泊港口、暗礁浅滩都作了可靠记录,是中国第一部航海地图。

——摘编自樊树志《国史概要》

材料二 郑君之初航海,当哥仑布(哥伦布)发现亚美利加以前六十余年,当维哥达嘉马(达·伽马)发现印度新航路以前七十余年。顾何以哥氏、维氏之绩,能使全世界划然开一新纪元,而郑君之烈,随郑君之没以俱逝……哥仑布(哥伦布)以后,有无量数之哥仑布(哥伦布),维哥达嘉马以后,有无量数之维哥达嘉马。而我则我郑和以后,竟无第二之郑和。噫嘻!是岂郑君之罪也?

——摘编自梁启超《祖国大航海家郑和传》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郑和下西洋的特点,并分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对比郑和下西洋与新航路开辟,解答梁启超的困惑。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葡萄牙的贸易货物多半为零碎小物件和羊毛织物,不适合印度市场。事实上,葡萄牙人完全低估了印度文明的水平和高级程度。这从达·伽马奉献给卡利库特统治者的礼物的品种——羊毛织物、帽子、成串的珊瑚珠子、脸盆以及罐装的油和蜂蜜——上可清楚地看出来;这类礼物肯定不会给人以好印象。因此,达·伽马与卡利库特通商之所以有困难,不仅因为当地阿拉伯商人的敌视,还因为葡萄牙(和整个欧洲)当时生产不出什么能使东方诸民族感兴趣的东西。欧洲制造品通常比东方产品质量差、价格高。达·伽马的一位同伴说:“我们没能……使这些货物按我们希望的价格出售……因为在葡萄牙能卖得300里尔的一件很漂亮的衬衫,在这里仅值……30里尔,而30里尔在这国家是一笔巨款。”

——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反映了什么历史现象?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此现象出现的背景和原因。

 

查看答案

北京大学罗荣渠教授认为:由于新航路的开辟,东西两半球的不同文化圈的大汇合,加速了人类从传统农耕文明向现代工业文明转变的过程……没有了美洲贡献的大量金银与物质财富,没有北美的自由移民垦殖区,西方资本主义的发展将会缓慢得多。这一评价(    )

立足于文明史观

正确分析了新航路开辟的历史影响

是对西方殖民行为开脱的言论

是用辩证的方法分析新航路开辟的影响

A. ①②    B. ①②③

C. ①②④    D. ①②③④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