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倘有能造如外邦火轮车,一日夜能行七八千里者,准自专其利,限满准他人仿做。若彼愿...

“倘有能造如外邦火轮车,一日夜能行七八千里者,准自专其利,限满准他人仿做。若彼愿公于世,亦禀准遵行,免生别弊。”对以上《资政新篇》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A. 体现了全面学习西方资本主义文明的意图

B. 这种观点的提出借鉴了洋务运动的主张

C. 对当时中国社会进步起到很大实效作用

D. 是对工业革命成果的一种效仿

 

D 【解析】从材料“倘有能造如外邦火轮车,……准自专其利,限满准他人仿做”中可以分析出,《资政新篇》是对工业革命成果的效仿,故D项正确;A项说法错误,错在“全面学习”;《资政新篇》是太平天国运动时期提出的,洋务运动是从19世纪六十年代开始的,故B项错误;《资政新篇》没有真正实施过,故C项错误。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据统计:1811年英国有1/3的劳动力从事农林渔业,1831年这个数字下降到1/4,1851年再降为1/5以下。这一现象对英国现代化进程所产生的影响是

A. 进一步扩大了英国原始资本

B. 为工业化提供了丰富的人力资源

C. 国内经济比例严重失调,不利于持续发展

D. 贵族、乡绅的社会财富增加,影响力上升

 

查看答案

英国棉织品的产量从1785年的4000万码增至1850年的20亿码;生铁产量从1740年的1700多吨增到1850年的225万吨。这些变化主要说明了

A. 工业革命创造了巨大的生产力

B. 资本主义消除了生产力发展的障碍

C. 垄断组织的出现适应了生产力的发展

D. 工人劳动积极性大大提高

 

查看答案

19世纪30年代,一位来华传教士撰文说:如果不透彻了解中国历史,要解决其长期存在的政治和其他问题将是徒劳的;如果这个民族与世隔绝的“秘密”不被发掘出来,那么,“将他们与世界其他民族相分隔的万里长城就不能连根铲除”。上述言论适应了当时西方国家

A. 传播天主教的需要

B. 拓展世界市场的需要

C. 建立殖民体系的需要

D. 经济全球化的需要

 

查看答案

据张跃发的《近代文明史》记载,英国棉布的价格指数:1780年为1001812—1815年为321860年为13。导致英国这一价格指数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 圈地运动促进了毛纺织业发展,毛织品代替了棉制品

B. 英国棉织业率先采用机器和工厂制,提高了棉布产量

C. 工业革命导致了社会两极分化,工人阶级购买力降低

D. 工业革命提高社会整体生活水平,棉布成为低档商品

 

查看答案

第一次工业革命引起人类交通运输业的革命,下面的表述正确的是

A.火车完全取代人力、畜力交通工具

B.蒸汽动力开始应用于海上和陆地的交通,从而大大提高了运输能力

C.蒸汽动力开始应用于空中交通,人类交通开始由平面转变立体

D.汽车成为人们不可缺少的家庭交通工具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