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是某学者整合的关于宋代的主要资料,由此可见宋代
A. 注重“以文治国”
B. 中央集权加强
C. 冗官现象严重
D. 理学影响深远
宋孝宗是个围棋爱好者,为此内廷中供养着一名叫作赵鄂的围棋国手。赵鄂自恃得宠,向皇帝跑官要官,孝宗说:“降旨不妨,恐外廷不肯放行。”由此反映出
A. 宋代皇权受到一定制约
B. 朝政混乱,大权旁落
C. 赵鄂自恃得宠失去信任
D. 外廷权力急剧膨胀
唐太宗要求立法“务求宽简”,所有的死刑案件均需经中书、门下四品以上官员及尚书九卿合议,反复确认后再“覆奏皇帝”。贞观四年,全国处死刑者仅29人。这反映了当时
A. 经济发展,社会矛盾缓和 B. 德主刑辅以德治国的思想
C. 权力制约,中央官制成熟 D. 法家思想不受统治者重视
唐朝科举考试中,尚书省的考试通称“省试”或“礼部试”,其考生有两个来源,即生徒和乡贡。“生徒”是由京师及州县学馆(官办学校)送往尚书省的应试者,“乡贡”是不由学馆而先经州县考试,及第后再送尚书省的应试者。由此可知唐朝
A. 注重考试资格的公平性
B. 堵塞了门阀入仕的途径
C. 排除恩荫入仕的可能性
D. 承认私立教育的合法性
唐初以三省长官为宰相,合议军国大事于政事堂,但又择他官参加议政,名号为“参议朝政”、“参议得失”等。以后又出现“同中书门下三品”、“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等头衔,同为宰相之列。这样,宰相群体已不限于三省长官。这表明
A. 唐朝三省议事已名存实亡 B. 新设官职逐渐融入三省六部
C. 宰相权力进一步被削弱 D. 唐朝时官僚制度还不成熟
南北朝时期,史籍中有关巴蜀豪族称谓的词汇通常有“大姓”、“大族”、“豪族”、“著姓”等等,但隋唐以来,“土豪”、“富室”、“富人”、“田家”等词汇取而代之,特别是中唐以后,这种情况变得尤为常见。这主要反映了
A. 商品经济发展速度进一步加快
B. 地方势力割据的风险加大
C. 赋税制度调整加剧了土地兼并
D. 传统宗法血缘组织的弱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