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论语·颜渊》:“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倒)。”“风行草偃”表...

《论语·颜渊》:“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倒)。”“风行草偃”表明儒家强调

A. 个人修养

B. 环境影响

C. 教化作用

D. 客观规律

 

C 【解析】材料的意思是说“在位者的品德好比风,在下的人的品德好比草,风吹到草上,草就必定跟着倒。”显然这里儒家强调“在位者”的思想品德要高尚,体现出思想教化的作用,故C正确;个人修养只是思想教化的一部分,故A错误;环境不是材料体现主旨,故B错误;客观规律材料没有体现,故D错误。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史记》载:“成王少,周初定天下,周公恐诸侯畔周,公乃摄行政当国。管叔﹑蔡叔髃(yú)弟疑周公,与武庚作乱,畔周。周公奉成王命,伐诛武庚﹑管叔,放蔡叔。以微子开代殷后,国于宋。”材料旨在说明

A. 周代分封先代贵族以维护统治秩序

B. 周初统治尚不稳固分封制受到冲击

C. 西周初期中央集权雏形已开始出现

D. 宗法秩序受到冲击周天子权威衰落

 

查看答案

近代以来,中国经济经历了从小农经济向近代经济的转变。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精耕细作的密集型农业,传统技术发展到了极其完美的水平,中国的经济好像已陷入了一种“高水平平衡的陷阱”之中。西方的干预对中国经济体制的运转,产生了深刻的冲击。在过去,由于明清两代政府抑制贸易和航海事业,中国经济变成了内向型的。在19世纪中期战争和叛乱危机中,新活力的诸种因素正在聚集。1860年以后,对外贸易急剧增长,中国建立起它最初的现代企业。

——《剑桥中华民国史》

材料二:面对“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清政府开展了“自强”运动,……这场变革“仿效西法”,虽取得一时成就,但“徒袭人之皮毛,而未顾己之命脉”,“自强”的目的并没有达到。……“革命”后民族资本主义就开足了马力。但是这一城市经济和社会的巨大进步,更多地产生于第一次世界大战所造成的经济奇迹,而较少地受惠于一场早已被军人接管了的革命。在半殖民地的中国,资产阶级革命的逻辑受制于外部的国际关系的演变

——《剑桥中华民国史》

材料三:著名实业家宋裴卿1932年成立了“东亚毛呢纺织有限公司”,决心走实业救国之路。……1935年4月,筹建新厂,设备齐全,机器先进,使“东亚”成为天津民族工业中的佼佼者。1937年“七七”事变后,“东亚”在夹缝中挣扎了8年,多次陷于困境。到1948年,“东亚”已是奄奄一息了

——《百年巨商》

(1)根据材料一指出造成近代中国经济落后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2)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清政府开展的这场“自强”运动是指什么?在经济领域取得了哪些成效?据材料二指出“革命”后民族资本主义开足马力的原因有哪些?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东亚”企业在30年代得以快速发展的因素有哪些?1937年后该企业渐趋衰败的最主要原因是什么?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中华民国建立后出现的实业投资热,是中国的第二次工业化浪潮。它的主角是以盈利为主要动力的新兴企业家,他们投资的产业主要集中于民生领域,以提供消费类商品为主,大量的中小企业是最有活力的主流力量。……根据国内学者计算,工业增长率在1912年到1920年达到13.4%。

——吴晓波《历代经济变革得失》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中国第二次工业化浪潮的表现。

 

查看答案

据统计,与1913年相比,1918年法国对中国的商品输出总值减少了三分之一,英国对中国的商品输出总值减少了一半。造成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 中国民族工业停滞不前,对英.法等国商品的需求下降

B. 英、法等国忙于应付第一次世界大战,对中国的商品输出急剧减少

C. 中华民国成立后为保护民族工业,禁止英.法等国对华输入商品

D. 英.法等国开始工业革命,忙于国内经济建设

 

查看答案

据统计,1920-1936年外国在华投资增加了95%,平均年增长率4.3%.是外国在华投资增加最多的时期,投资集中在金融、外贸、能源、钢铁和近代化运输等领域。这一现象导致

A. 民众掀起收回利权运动

B. 民族工业发展受到挤压

C. 政府消极应对列强冲击

D. 列强垄断国内主要行业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