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非选择题 材料一季康子问政于孔子曰:“如杀无道,以就有道,何好?”孔子对曰:“子...

非选择题

材料一季康子问政于孔子曰:“如杀无道,以就有道,何好?”孔子对曰:“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也。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

——《论语·为政》

材料二仲舒复对曰:“……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对既毕,天子以仲舒为江都相

——《汉书·董仲舒传》

材料三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张载《张子语录》

至论天下之理,则要妙精微,各有攸当;亘古亘今,不可移易,唯古之圣人为能尽之;而其所行所言,无不可为天下后世不易之大法

——朱熹《行官便殿奏礼》

材料四前三代,吾无论矣;后三代,汉、唐、宋是也。中间千余年而独无是非者,岂其人无是非哉?咸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固未尝有是非耳。

——李贽《藏书》

请回答:

(1)材料一的主要思想是什么?与材料一相比,材料二有何发展?分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三中张载的言论,指出宋代理学在塑造人格和德操方面有何建树。

(3)根据材料三、四,指出朱熹和李贽对孔子思想的态度有何不同并分析其原因。

(4)综合以上材料,归纳指出汉代以来儒学长期被奉为正统思想的主要原因。

 

非选择题 (1)为政以德。提倡大一统;主张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原因:适应汉武帝时期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 (2)注重人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 (3)朱熹认为孔子思想是亘古不变的真理;李贽提出不以孔子言论为衡量是非的标准。原因:魏晋以来社会矛盾尖锐,佛、道思想传播,儒学核心地位受到冲击,为维护封建统治,急需稳固儒学正统地位;明朝商品经济繁荣,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 (4)原因:儒学自身不断发展与完善,适应了封建统治的需要。 【解析】试题解析:(1)本题主要考查先秦时期的儒学及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旨在考查正确解读材料并再认再现相关所学的能力。第一小问“主要思想”由材料一中的信息“子欲善,而民善矣”即可得出“德治”的结论;第二小问“发展”由材料二中的信息“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即可得出“提倡大一统”的结论,由材料二中的信息“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即可得出“主张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结论;第三小问“原因”可从适应汉武帝政治上“大一统”的需要这一角度思考作答。 (2)本题主要考查宋明理学,旨在考查正确解读材料的能力。由材料三中的信息“为生民立命”、“为万世开太平”即可得出“注重人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的结论。 (3)本题主要考查宋明理学和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想,旨在考查正确解读材料并再认再现相关所学的能力。第一小问“不同”由材料三中的信息“古之圣人......其所行所言,无不可为天下后世不易之大法”、材料四中的信息“咸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故未尝有是非耳”即可得出“朱熹认为孔子的思想是亘古不变的真理,李贽提出不以孔子言论为衡量是非的标准”;第二小问“原因”,“朱熹方面”可从魏晋南北朝以来,儒学不断受到佛道等理论的冲击,为更好地维护封建统治,急需重树儒学的正统地位这一角度思考作答,“李贽方面”可从明朝中后期商品经济进一步发展及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等角度思考作答。 (4)本题主要考查古代中国传统文化的演变,旨在考查正确评述相关史实的能力。可从儒学不断改造适应了封建统治的需要这一角度思考作答。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从汉赋、唐诗、宋词、明清小说等主流文学表达形式的变化看,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趋势是

A. 逐渐平民化    B. 逐渐贵族化    C. 逐渐神秘化    D. 逐渐宗教化

 

查看答案

苏轼认为:“(在唐代)诗致杜子美,文至韩退之,书至颜鲁公,画至吴道子,古今之变,天下之事毕矣。”对材料中相关历史人物成就的叙述,正确的是

A. 杜甫是唐朝全盛时期的著名诗人,被称为“诗圣”

B. 颜真卿的楷书雄健、宽博,树立唐代楷书典范

C. 韩退之(愈)是宋明理学的开拓者

D. 吴道子集风俗画创作的大成

 

查看答案

明清时期"三言""二拍"等作品反映出的时代新变化是:

A. 君主专制空前强化

B. 科举制度走向衰落

C. 商品经济空前繁荣

D. 对外政策趋向闭关

 

查看答案

因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诗歌合为事而作”而创作了大量平实浅近,针砭时弊的讽喻诗的唐代诗人最有可能是

A. 王维

B. 李白

C. 杜甫

D. 白居易

 

查看答案

郭沫若先生曾撰写楹联:世上创痍,诗中圣哲;民间疾苦,笔底波澜。这十六个字称颂的诗人是

A.屈原        B.杜甫

C.王维       D.李白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