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光、宣之交,盛行文明结婚,倡于都会商埠,内地亦渐行之。礼堂所备证书,由证婚人宣...

“光、宣之交,盛行文明结婚,倡于都会商埠,内地亦渐行之。礼堂所备证书,由证婚人宣读,介绍人、证婚人、男女宾代表皆有颂词,亦有由主婚人宣读训词,来宾唱文明结婚歌者。”从材料能反映的历史信息是

A. 中西合璧,土洋并存成为此时社会习俗的特征

B. 恋爱自由,婚姻自主已经成为一种时尚

C. 民国政府倡导新式婚礼的进步性

D. 新文化运动已经蓬勃开展

 

A 【解析】“光、宣之交”是指光绪、宣统年间,所以当时还是清政府统治时期,故CD不符合题干中的时间,故排除;由“盛行文明结婚,倡于都会商埠,内地亦渐行之”可知指的是新式结婚习俗盛行,但不是恋爱和婚姻自主的内容,故排除B;由“介绍人”“证婚人”“主婚人”“宣读训词,来宾唱文明结婚歌”等信息可以知道,这里的婚俗既有旧式的也有新式的,既有中式的也有西式的,故选A。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时间

生产工具

经营方式

农业技术

西周

耒、耜、、铚等,绝大部分用木石、兽骨和蚌壳制成

公社农民聚族而居,集体劳动,“春,令民毕出在野,冬则毕入于邑”

在耕作、灌溉、施肥、选种、除虫等方面具有相当高的技术知识

战国

犁、锄、铫等铁制农具,牛耕推广

公社及其所有制即井田制瓦解,小农经济盛行

深耕技术普遍推行,施肥、选种等技术进一步发展,修建都江堰等水利工程

 

 

——据白寿彝《中国通史》整理

(1)依据材料一概括西周至战国时期农业发展的趋势

材料二由于实施海禁,明朝与海外诸国的经济往来主要采取朝贡贸易的形式,即所谓“惟不通商,而止通贡”。各国官方使者以朝贡名义向明廷献上“方物”,明廷将对方所需物品作为赏赐颁发,实际上是一种具有政治色彩的交换行为。此外,也允许贡使将所带多余物品与民交易,但“有贡舶即有互市,非入贡即不许其互市”。

——张帆《中国古代简史》

(2)阅读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释海禁政策与明朝“朝贡贸易”体制。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有学者认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建立的几大要素:一是社会化大生产;二是技术推动;三是充分的商品化经济;四是本国的资本主义萌芽有自己的土壤。明清时期“中国除了技术不够发达外,一切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建立所需的物质条件都已具备。”

据材料并结合明清时期中国的社会状况,论证上述观点。(对材料中的观点赞成、反对或其他观点均可,应观点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楚)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汉兴,海内为一,开关梁,弛山泽之禁,是以富商大贾周流天下,交易之物莫不通,得其所欲,而徙豪杰诸侯强族于京师。

——司马迁《史记》卷一二九《货殖列传》

材料二 (唐代开元十三年)东至宋、汴,西至岐州,夹路列店肆待客,酒馔丰溢。每店肆皆有驴,赁客乘,悠忽数十里,谓之驿驴。南诣荆、襄,北至太原、范阳,西至蜀川、凉府,皆有店肆,以供商旅,远适数千里,不持寸刃。

——《通典食货七历代盛丧户口》

材料三 明朝中后期,随着江南经济的发展,在交通便利的地方,市镇逐渐兴起。到万历以后,其市镇总数不下200个,其中规模大、功能全的镇至少有160个。这些市镇之间的距离大体在10~30里之内,一般最大距离不超过农家一日舟行往返足以完成买卖的路程。在每个市镇的周围,都有密集的从事小商品生产的村坊和初级集市环绕,这些市镇作为商品集镇,形成一个以水路舟行为基本交通脉络的网状结构。

——摘编自齐涛主编《中国古代经济史》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汉代商业发展的基本状况和原因。

(2)结合材料一、二,概括唐代商业与汉代相比有何发展?结合所学知识,列举唐代在商业市场上的新变化。

(3)根据材料三,概括指出明朝商业发展的新气象,分析其出现的原因。

(4)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有利于中国古代商业发展的主要因素。

 

查看答案

明代以及清代有些时期,曾经短暂地实行所谓对外开放,但是限禁极为严格。如雍正时期虽曾一度“开闽省洋禁”,允许浙江贸易,然而到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就又宣布关闭江浙闽三海关,限制外商只准在粤海关一口贸易。这种“开放”实质上

A. 完全开放民间贸易

B. 具有官方垄断的性质

C. 是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的反映

D. 体现了重商主义政策

 

查看答案

1540年到 1644年这一百年间,日本白银产量的绝大部分和美洲白银产量的一半流入了中国,葡萄牙学者加良斯·戈迪尼奥因此将中国形容为一个吸泵。导致这一现象出现的根源在于()

A. 白银成为官方认可的合法货币

B. 新航路开辟导致国际贸易大发展

C. 明朝中后期商品经济高度繁荣

D. 明朝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需求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