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以下为隋唐时期,政府粮仓设置情况的部分材料,解读最为准确的是( ) A. 运河的...

以下为隋唐时期,政府粮仓设置情况的部分材料,解读最为准确的是(    )

A. 运河的开凿利于中央集权的加强    B. 南方经济发展经济重心南移完成

C. 经济重心与政治重心的逐渐分离    D. 经济重心南移推动政治中心南移

 

C 【解析】A材料无从体现,排除;经济中心南移完成于南宋,故B错误;材料“将关东粮食分储在官仓中一段段将粮食运到京都”“官雇船驶至洛阳,置于集津仓”可以知道政治军事重心并未南移,故D错误;材料反映的是经济重心逐渐南移而军事政治重心仍在北方,故选C。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帝王也是‘经济人’,也要追求效用最大化,他们的政策选择也受到客观条件的制约。社会结构和政治经济制度,都是‘经济人’在特定资源环境下‘理性选择’的结果。”按此观点来解释“重农抑商”政策,下列结论中可以成立的是

A. 该政策实现了古代经济政策效用的最大化

B. 该政策始终是古代帝王明智选择

C. 该政策是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的必然选择

D. 该政策贯穿于中国古代史的始终

 

查看答案

下列各项叙述中,史实与结论之间逻辑关系正确的是(    )

A. A

B. B

C. C

D. D

 

查看答案

有学者认为,宋代到清代的历史进程中有过三次商业革命,第一次是宋代商业革命,第二次是明清(前期)商业革命。其中第二次商业革命比第一次突出的是

A. 出现了世界最早的纸币

B. 商业活动突破时空限制

C. 南方工商业市镇的兴盛

D. 民间对外贸易空前活跃

 

查看答案

据史料记载,宋元时期享誉世界的海上丝绸之路是由福建人开创的。明清之际,闽商成为国际商界的劲旅,有海外第一大商帮之称。这说明古代闽商(   )

A.具有开放意识和拓展精神

B.专注于海外市场而没有开拓国内市场

C.控制了东南亚的海上运输线

D.不堪忍受国内封建压迫而移民海外

 

查看答案

汉文帝时,晁错提出务农贵粟政策,百姓缴粟600石者,就可封爵。但普通五口之家,所耕之地不过百亩,全年所收不过100石,根本无600石余粮来换爵,反为富商大家贾所乘。这表明在当时

A. 仕宦之路被富商大贾所垄断    B. 重农政策使百姓受益有限

C. 农民贫困导致政府遏制商人    D. 纳粟拜爵为选官主要途径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