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凡市,以日午击鼓三百声,而众以会;日入前七刻,击...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凡市,以日午击鼓三百声,而众以会;日入前七刻,击钲三百声,而众以散

——《唐六典》

材料二“市井经纪之家……夜市直至三更尽,才五更又复开张。如要闹去处,通晓不绝……盖都人公私荣干,夜深方归也。”“(汴京)金银彩帛交易之所,屋宇雄壮,门面广阔,望之森然,每一交易,动即千万,骇人闻见

——宋《东京梦华录》

材料三明代山西商人范世逵“占良田数百亩”;清代山西商人亢氏建造的亢园“长里许,……临河造屋一百间,土人呼之为百间屋”。

材料四古代中国处于东亚朝贡贸易体系的中心。明清时代,面对近代国际贸易的不断发展,统治者坚持把贸易归入朝贡体系,“凡贡使至,必厚待其人”,对他们携带的货物,“皆倍偿其价”。于是各国纷纷来“贡”,导致“岁时颁赐,库藏为虚”。但是,在朝贡贸易中,中国政府并不是无所要求,更不是不讲回报。而是政治动机大于经济目的,力图造成“四海宾服,八方来仪”的宏大场面。

——齐涛《朝贡外交和朝贡贸易》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宋朝和唐朝的商业活动相比较有何变化?并根据所学知识,归纳两宋时期商业繁荣的原因有哪些?

(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阻碍明清商帮进一步发展的社会原因。

(3)依据材料四分析,“朝贡贸易”有什么特点?对中国的影响如何?

 

(1)变化:商业活动突破了坊市制度的限制,商业活动不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也不再受官府的直接监督。 原因:商业环境相对宽松;农业、手工业的高度发展;四川纸币“交子”便利了商业活动。 (2)晋商将经商所得用来置地置房,影响其事业的进一步扩大;农民贫困,购买力低下,不利于商业的进一步发展;腐朽的封建制度是阻碍晋商发展的根本原因。 (3)特点:政治目的大于经济目的。(依附于各国使节朝贡的贸易活动;或对贡使的货物给予高额回报。) 影响:扩大中国的国际影响;造成沉重的财政负担。 【解析】本题考查古代中国商业及对外贸易。(1)变化:依据材料和所学知识,从时间、空间、政府职能、城市职能等方面来比较。到了宋朝,从时间上,打破了时间限制,还出现了早市和夜市;从空间上,突破坊市制;从政府职能,政府不再直接监管;从城市职能看,经济功能大大增强。原因:从农业、手工业与商业发展的关系角度,社会环境,政府政策等方面来分析。 (2)社会原因:依据材料中内容“山西商人范世逵“占良田数百亩”;清代山西商人亢氏建造的亢园“长里许,……临河造屋一百间,土人呼之为百间屋”可知,由于重农抑商政策的实施,商人晋商将经商所得用来置地置房,影响了其事业的进一步扩大;由于小农经济的脆弱性及赋税沉重,导致了农民生活水平低下,购买力低下;最根本的还要从制度上找原因,即是腐朽的封建制度。 (3)特点:依据材料内容“必厚待其人”“皆倍偿其价”“政治动机大于经济目的”可知,朝贡贸易的特点是依附于各国使节朝贡的贸易活动,对贡使的货物给予高额回报,政治目的大于经济目的。影响:依据材料内容“岁时颁赐,库藏为虚”可知造成沉重的财政负担; 由材料“四海宾服,八方来仪”可知,是为了宣扬国威扩大中国的国际影响。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中国古代手工业起源较早,历史悠久,持续发展,有着长期领先世界的先进技术。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西周工匠集中在官府设立的作坊内,职业世袭,世代为官府劳作。长期以来,官营作坊的工匠主要来自官奴婢、刑徒和征调来无偿服役的民间工匠。元代实行匠籍制度,官府工匠世代不得脱籍,不允许从事私人生产。

材料二今棉之为用,可以御寒,可以生暖,盖老少贵残无不赖之。其衣被天下后世,为功殆过于蚕桑矣,而皆开自黄婆一人,是不当尸而祝之,社而稷之.与先蚕同列祀典乎?

—王应安《柳南续笔》

材料三明初,瓷都景德镇有官窑58座,资金充足,设备先进,民窑不过20座。但官窑管理腐败,成本高昂,很快衰落下去。为完成上贡任务,只好改行“官搭民烧”,由民窑烧制,官府给予报酬,与此同时,从事商品生产的民窑迅速崛起,明末达到二三百座。

材料四清雍正帝说:“朕观四民(指士、农、工、商)之业,士之外,农为最贵。凡士工商贾,皆赖食于农,以故农为天下之本务,而工贾皆其末也。今若于器用服玩,争尚华巧,必将多用工匠。市肆之中多一工作之人,即田亩之中少一耕稼之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官营手工业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棉布与丝绸相比有哪些优点?并结合所学知识,思考在棉布盛行之前,我国劳动人民的主要衣被原料是什么?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明朝中叶以后,我国手工业的发展有哪些新变化?并列举两例明朝手工业发展的成就。

(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清时期民间手工业发展艰难的原因。

 

查看答案

自耕农是农业社会中的主要劳动者,“稳定小农”是中国历代王朝实现长治久安的关键。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徐州古丰县,有村曰朱陈。……机梭声札札,牛驴走纭纭。女汲涧中水,男采山上薪。……有财不行商,有丁不入军。家家守村业,头白不出门”。

——白居易《朱陈村》

材料二应有客户(佃户)原租系城田桑土舍宇,便赐逐户充为永业。即得为己业,比户欣然,于是葺屋植树,敢致功力。

——摘自《旧五代史·周太祖纪》

材料三今农夫五口之家,其服役者不下二人,其能耕者不过百亩,百亩之收不过百石。春耕夏耘,秋获冬藏,伐薪樵,治官府,给徭役,春不得避风尘,夏不得避暑热,秋不得避阴雨,冬不得避寒冻。四时之间亡日休息,又私自送往迎来,吊死问疾,养孤长幼在其中、勤苦如此,尚复被水旱之灾,急政暴赋,赋敛不时,朝令而暮改。当具有者半贾而卖,亡者取倍称之息,于是有卖田宅鬻(卖)子孙以偿责(债)者矣。

——摘自《汉书·食货志》

材料四明清农村虽然还是一种以家庭为单位的小农经济,但这一时期的小农经济与市场的联系日益紧密。农民已经不再仅仅是在自给自足之余,将自己的农产品拿到市场上出售,而是更多地依赖于市场。农户在种植粮食作物之外,都普遍开始种植旨在交换的经济作物,如棉花、烟草乃至经济林木,并开始对农产品进行加工。一部分农民由于经营有道、扩大生产而成为“上农”,一部分农民则从自耕农下降为佃农或雇工。一般租佃关系普遍采用契约的形式,以分成或定额的方式纳租。

——选自张岂之《中国历史十五讲》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小农经济具有哪些优势。

(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小农经济有何劣势。

(3)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清时期中国农村经济的新变化有哪些?这说明了什么?

(4)根据以上四则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传统农业的基本特点。

 

查看答案

马克思认为,16世纪的欧洲“土地所有者阶级和劳动者阶级,即封建主和人民衰落了,资本家阶级,资产阶级则相应地上升了”。导致这种结局的主要原因是

A. 欧洲贸易中心转移

B. 商业经营方式的变化

C. 教会势力日益衰落

D. 货币贬值,物价上涨

 

查看答案

1520年,一位萨克森商人在里斯本买到了许多玉米回去赚了大钱,他讲“要感谢上帝……”,另一位商人说:“你还要感谢……”

A. 迪亚士

B. 哥伦布

C. 达迦马

D. 麦哲伦

 

查看答案

“欧洲非常清楚地认识到,航海和发现会比战争和重炮给世界带来更具有决定性的变化,延续了千年的中世纪将画上句号。新的时代……遵照新的方式思考和行动的摩登时代将来临。”下列选项中不符合“新的时代”特征的是

A. 轮船等新型交通工具大量用于航海

B. 航海是指新航路的开辟

C. 发现是指美洲等地区的被发现

D. 新的思考方式是指以人为中心思考问题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