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梭伦改革与民主政治(梭伦)说:“我制定的法律,无...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梭伦改革与民主政治(梭伦)说:“我制定的法律,无贵无贱,一视同仁。”……双方(贵族和平民)都要适可而止,以公正为本。然而,在阶级社会中,根本利益的冲突是无法避免的。……梭伦受到了来自两方的攻击,被迫无奈,最后只身逃出希腊。

——冯俊科《西方幸福论一从梭伦到费尔巴哈》

材料二苏轼在给宋神宗的上书中说:“惟商鞅变法不顾人言,骤至富强。亦以召怨天下,虽得天下,旋踵灭亡。”

(1)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列举梭伦采取的保护平民有限政治权益的措施。作者认为梭伦无法达到改革目标的根本原因?梭伦的哪些观念对后世民主政治产生了积极影响?

(2)结合所学史实评价材料二的观点

 

(1)措施:解负令;财产等级制;四百人会议;陪审法庭 根本原因:阶级利益的对立观点:公正观念法制观念 (2)苏轼的观点:认为商鞅变法虽使秦国骤至富强,最后“得天下”,但导致社会矛盾激化,最终走向灭亡。此观点错误 秦亡的主要原因是秦的暴政,最终在农民战争的打击下走向灭亡。苏轼借此从某种程度上反对王安石的变法。 【解析】试题分析:(1)题目要求“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措施:材料一中并没有提供有关措施,所以需要结合所学回答,根据所学知识,解负令使得债务奴隶得到解放,保证了平民的利益;财产等级制使得平民有机会参与到政权中;四百人会议和陪审法庭对于平民有限政治权益也是具有积极作用的。根本原因:从材料一中的“在阶级社会中,根本利益的冲突是无法避免的”可以得出是阶级利益的对立。观点:从材料一中的“我制定的法律,无贵无贱,一视同仁”可以得出公正观念和法制观念。 (2)这一题首先要确定材料二的观点是什么,然后根据所学知识来判断观点的正确与否,之后阐述理由即可,如果观点错误,需要解释错误的根源。根据材料二中的“商鞅变法不顾人言,骤至富强”、“召怨天下,虽得天下,旋踵灭亡”可以得出苏轼的观点认为商鞅变法虽使秦国骤至富强,最后“得天下”,但导致社会矛盾激化,最终走向灭亡。根据所学可知此观点错误。因为秦亡的主要原因是秦的暴政,最终在农民战争的打击下走向灭亡。最后应该简单分析一下苏轼的目的是借此从某种程度上反对王安石的变法。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陈寅恪《李唐氏族推测之后记》中说:“李唐一族之所以崛兴,盖取塞外野蛮精悍之血,注入中原文化颓废之躯,旧染既除,新机重启,扩大恢张,遂能别创空前之世局……”由此可以看出孝文帝改革

A. 为唐朝大一统和文化繁荣奠定了基础

B. 促进了民族大融合

C. 促进了北方社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D. 为中原文化输入了新鲜血液

 

查看答案

战国时期,变法改革成为一股强大的时代潮流,在各国蓬勃兴起。出现这种历史现象的根本原因是

A. 各国统治者希望通过变法改革,实现富国强兵

B. 法家学说成为各国推行变法革新的理论武器

C. 新兴地主阶级要求废除奴隶主贵族特权

D. 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引起阶级关系的变化

 

查看答案

下列表述最能揭示商鞅变法中“为田开阡陌封疆”的本质是()

A. 铁器的使用,使人类征服自然的能力增强

B. 随着社会人口的增加,人们迫切需要扩大耕地面积

C. 为提高生产效率,秦国以大规模的集体耕作取代以往的个体劳动

D. 反映了秦国奴隶制经济基础的崩溃

 

查看答案

北魏孝文帝改革与商鞅变法在内容和影响上的相同点包括

①对社会风俗领域进行改革

②推行新的土地制度

③采取一些打击守旧势力的措施

④促进了政权向封建化过渡

A. ①②

B. ①②③

C. ①②④

D. ①②③④

 

查看答案

梭伦改革前雅典工商业奴隶主阶层展开了要求分享政治权利的斗争。其中“海岸派”的主张是

A. 实行僭主政治    B. 实行寡头政治

C. 实行激进的民主政治    D. 实行温和的改革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