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史记》载:“桀、纣失其道而汤、武作,周失其道而《春秋》作;秦失其政而陈涉发迹,...

《史记》载:“桀、纣失其道而汤、武作,周失其道而《春秋》作;秦失其政而陈涉发迹,诸侯作难,风起云蒸,卒亡秦族。”对上述材料的理解最准确的是

A. 六国贵族是亡秦的主要力量

B. 陈胜、吴广起义是秦朝灭亡的直接原因

C. 秦朝的灭亡与夏、商、西周一样是由于统治者暴虐无道

D. 司马迁记载上述史实是要歌颂汉武帝治国有方

 

C 【解析】材料列举了夏、商、西周灭亡的原因是统治者暴虐无道,秦的灭亡和这三者一样也是由于统治者暴虐无道,故C项正确。因为秦统治者的残暴专横,陈涉才会揭竿而起,人们纷纷响应,最终使得秦朝灭亡,排除A。材料论述秦朝的灭亡与夏、商、西周一样是由于统治者暴虐无道,而非主要强调秦灭亡的直接原因,排除B。材料并未涉及汉武帝治国的内容,而是强调统治者暴虐无道导致政权灭亡,排除D。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国初,有征伐之役,分任民军之事,皆称行省,未有定制。中统、至元间,始分立行中书省,因事设官……”这表明元代

A. 行省制度最初是临时机构

B. 行省制度有利于强化皇权

C. 行省制度主要管理军事

D. 行省制度来源于唐代中书省

 

查看答案

王家范先生认为,西周时期是中国历史真正进入“文明时代”的关键时期,后世的中国文明,正是从这里扎下了根。西周对后世影响最深远的是

A. 等级分明的礼乐制度

B. “封建”式的地方管理方式

C. 世代公卿的选官制度

D. “四方”臣服中央的国家观念

 

查看答案

唐朝时名门望族子孙得以拜相的比例依然高于庶族子弟。下表反映的是唐朝不同时期,名门望族子孙拜相者入仕途径所占的百分比。此表说明

时期

唐前期

唐中期

唐后期

依靠门第

77.6%

46%

16.5%

依靠科举

12.1%

34%

82.3%

 

 

A. 科举制扩大了唐朝的统治基础

B. 科举制度是九品中正制的延续

C. 名门望族依靠政治特权保持家族振兴

D. 文化素养是名门望族延续实力的重要优势

 

查看答案

“吏多苛政,政教烦碎,大率咎在部刺史,或不循守条职,举措各以其意,多与郡县事,至开私门,听谗佞,以求吏民过失。”这一材料反映了西汉中期以后刺史

A. 刚刚开始设立

B. 仅仅负责监察地方

C. 逐渐干预地方行政

D. 逐渐失去其作用

 

查看答案

《国语·周语上》提到:夫先王之制,邦内甸服,邦外侯服,侯卫宾服,蛮、夷要服,戎、狄荒服。这反映出西周

A. 统治范围扩大    B. 中央集权加强    C. 封建邦国众多    D. 政治发展不平衡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