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2014年是新中国65年华诞,65年来中国经历了沧桑巨变。从“一五”计划到“十一...

2014年是新中国65年华诞,65年来中国经历了沧桑巨变。从“一五”计划到“十一五”计划,中国共产党人始终在探索.完善符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2006年3月20日,《中国青年报》刊登《变迁从“一五”到“十一五”》文章,其部分主题词如下:

“一五”(1953-1957):工业增速超英赶美

“二五”(1958-1962):大跃进

“六五”(1981-1985):走向改革开放

“七五”(1986-1990):改革闯关治理整顿

“八五”(1991-1995):小平南巡改革潮涌

“九五”宏观调控经济软着陆

“十五”(2001-2005):指令计划退场市场配置资源

“十一五”(2006-2010):改革开放坚定不移

(1)“一五”期间召开的中共八大在这一探索之初作出了怎样的历史性贡献?

(2)“二五”计划期间,“大跃进”为什么最终导致了“大倒退”?

(3)“六五”计划期间,我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采取的主要形式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重点分别是什么?农村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要实现的共同目标是什么?“六五”计划期间,对外开放又取得了哪些新的进展?

(4)“八五”计划期间,邓小平南巡讲话从理论上主要解决了哪一根本问题?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重心从此发生了怎样的转变?

(5)概括指出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经济结构发展变化的主要趋势。

 

(1)贡献:指出国内的主要矛盾是先进的社会制度同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之间矛盾;规定了为建设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中国而奋斗的主要任务,把中国尽快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 (2)原因:“大跃进”违背了经济发展客观规律,“左”倾错误严重泛滥,造成社会生产力的极大破坏。 (3)重点:在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城市中扩大企业自主权。目标:搞活经济,解放和发展生产力。进展:开放沿海14个城市、开辟沿海经济开放区。 (4)问题:社会主义本质问题。转变: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5)趋势:从单一的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转变为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并存的基本经济制度;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新中国建立以来的经济建设;从中共八大、大跃进、改革开放、邓小平南巡讲话等方面来分析。 (1)根据所学知识可以从中共八大关于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改变和中国人民的主要任务等方面来分析得出答案。 (2)根据所学知识可以得出,“二五”计划是从1958年到1962年;“大跃进”违背了经济发展客观规律,“左”倾错误严重泛滥,造成社会生产力的极大破坏。 (3)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六五”计划从1981-1985年;在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城市中扩大企业自主权。目标:搞活经济,解放和发展生产力。进展:开放沿海14个城市、开辟沿海经济开放区。 (4)明确“八五”计划是从1991-1995年;邓小平南巡讲话从理论上主要解决了社会主义本质问题;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重心从此转变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5)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经济结构发展变化的主要趋势从单一的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转变为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并存的基本经济制度;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青岛也变得更加繁荣和美丽。结合所学知识判断,青岛、厦门、上海浦东和新疆伊宁等四个城市(地区)对外开放的先后顺序应是

A. 青岛→厦门→浦东→伊宁

B. 浦东→厦门→青岛→伊宁

C. 厦门→青岛→浦东→伊宁

D. 厦门→浦东→青岛→伊宁

 

查看答案

改革开放后,我国政府根据一些地区的历史和现状设立了特区。特区分为两类:一类是经济特区,如深圳、厦门、珠海、汕头等;一类是特别行政区,如香港、澳门。这两类特区的共同点是 (  )

A. 都实行特殊的经济政策和不同的社会制度

B. 都由中央人民政府统一管辖和行使主权

C. 都实行特殊的民族政策和管理体制

D. 都有较大的自治管理权和行政自主权

 

查看答案

20世纪90年代,中国政府提出对外开放的沿海、沿边、沿江、沿路的“四沿战略”。其中“沿江”战略的目标是推动长江流域的全面开放,以贯通东西,辐射南北。据此判断,实施“沿江”战略的龙头举措是

A. 上海浦东的开发开放

B. 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

C. 构建全方位对外开放格局

D. 开放长江三角洲地区

 

查看答案

20世纪50年代“农民申请加入合作社”和七八十年代“农民领取生产承包合同书”的相同之处是

A. 建国以来我国农村生产资料所有制的重大变革

B. 农民获得了生产和分配的自主权,克服了平均主义

C. 目的是把中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国家

D. 中共在实践中努力探索建设符合本国国情的社会主义道路

 

查看答案

费正清在《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中说:“(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毛及其同僚依靠组织方式上的变化,通过大规模的劳动,以实现农业奇迹;邓及其同僚同样依赖改变组织方式——尽管在类型上二者十分不同——来提高农业生产率。后者不同于前者的是(    )

A. 改变了此前的土地所有制性质

B. 违背了当时的生产力发展水平

C. 反映了现代农业的发展方向

D. 农民经营土地的自主权扩大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