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苏联为了激化英法和德意两大集团之间的矛盾,使其相...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苏联为了激化英法和德意两大集团之间的矛盾,使其相互厮杀,与一向视之为“战争贩子”的德国签订了互不侵犯条约,鼓励德国把战争矛头指向英法。这种损人利己的策略是苏联一贯奉行的民族利己主义政策。

材料二1939年的《苏德互不侵犯条约》,是苏联在凶险复杂的国际环境下与纳粹德国签订的。这次苏德谈判之所以取得突破,主要在于慕尼黑会议后欧洲政治局势演变中双方的战略考虑。这个条约暂时有利于苏联,但更有利于德国,不利于国际反法西斯斗争,对世界和平则是一场巨大的灾难。

(1)分别概括材料一、二中的观点,并指出材料二评价历史问题的方法。

(2)根据所学知识,说明“这个条约暂时有利于苏联,但更有利于德国,不利于国际反法西斯斗争,对世界和平则是一场巨大的灾难”。

 

(1)材料一的观点:《苏德互不侵犯条约》是苏联民族利己主义政策,企图祸水西引。 材料二的观点:《苏德互不侵犯条约》是在特殊背景下签订的,暂时有利于苏联,长远来看不利于反法西斯斗争和世界和平。 方法:全面、辩证、客观、历史地看待历史问题。 (2)《苏德互不侵犯条约》为苏联的备战赢得了时间;但丧失警惕,致使卫国战争初期遭受了极其严重的损失;德国避免了两线作战,助长了侵略野心;推迟了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建立;客观上加速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解析】试题分析:(1)本题主要考察的是对材料的理解概括能力。第一问从材料“鼓励德国把战争矛头指向英法。这种损人利己的策略是苏联一贯奉行的民族利已主义政策”“这个条约暂时有利于苏联,但更有利于德国,不利于国际反法西斯斗争,对世界和平则是一场巨大的灾难”归纳概括材料一、二反映的信息即可作答。第二小问通过对比,显然材料二的观点比较全面,能够从苏德双方分析《苏德互不侵犯条约》对其的不同影响。 (2)本题主要考察的是运用所学知识论证和阐述历史问题的能力。注意题目的要求,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对苏联暂时有利,二是对德国更有利,三是对世界和平是一场灾难,然后结合相关史实进行分析思考即可作答。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历史-选修:战争与和平】

1938年7月,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参事室对中国抗战将面临的国际形势做过预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①苏俄不会单独出兵;②英国将在远东进行妥协外交;③美国不会单独干涉远东问题;④国联无力干涉。

——据鹿锡俊《国民政府对欧战及结盟问题的应对》

(1)分别说明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参事室做出上述预测的依据。

(2)概括指出当时苏、英、美三国的政策对远东局势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查看答案

下列两张历史照片共同的主题,最恰当的是

A. 伸张正义

B. 助纣为虐

C. 强权政治

D. 铸剑为犁

 

查看答案

1939年4月起,英、法、苏三国就缔结同盟条约展开谈判,但最终没有取得任何实质性的结果。这一结局

①使建立欧洲集体安全体系的努力归于失败

②不利于遏制法西斯势力的扩张

③进一步扩大了英法与苏联之间的矛盾

④促使苏联推行避战自保的政策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③④

 

查看答案

1938年9月21日,丘吉尔向伦敦新闻界发表声明说:“以为把一个小国投入虎口就可以得到安全,实在是致命的谬见。”这里所说的“一个小国”是指当时的

A. 波兰

B. 奥地利

C. 捷克斯洛伐克

D. 埃塞俄比亚

 

查看答案

有学者在研究20世纪30年代欧洲某历史事件时说:“这是大国侵略性和防御性两种民族主义妥协的顶峰,它们的共同本质是民族利己主义。”被这位学者称为“顶峰”的事件

A. 便利了德国法西斯“向西进军”

B. 使建立欧洲集体安全体系的努力最终破产

C. 使德军摆脱了东西两线同时作战的困境

D. 承认了德国吞并整个捷克斯洛伐克的现实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