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一场战争前,英国在中国的利益遍于南北。此战后,情势大为不同:东北与长城内外、黄河...

一场战争前,英国在中国的利益遍于南北。此战后,情势大为不同:东北与长城内外、黄河流域、西南和福建分别为俄、德、法和日本的势力范围。此战争是

A. 鸦片战争

B. 第二次鸦片战争

C. 甲午中日战争

D.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C 【解析】根据题干“东北与长城内外、黄河流域、西南和福建分别为俄、德、法和日本的势力范围”反映的是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在中国划分势力范围。结合所学可以知道,甲午中日战争后,拉开了列强瓜分中国狂潮的序幕,列强竞相在中国划分势力范围,严重破坏中国主权,使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故C项正确。鸦片战争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排除A;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排除B;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后清政府完全成为洋人的朝廷,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排除C。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罗荣渠先生在《现代化新论》一书中说:“在此以后,外国渗透中国的方式从外贸领域扩大到投资、生产、销售、金融各个领域,直接改变了原有的小农手工业生产方式,使中国在经济上和财政上都日益陷入对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依附地位。”据此判断该情景应该出现在

A. 《南京条约》签订后

B. 《北京条约》签订后

C. 《辛丑条约》签订后

D. 《马关条约》签订后

 

查看答案

鸦片战争中,英军坚船利炮是其能够取胜的一个重要因素,但在中国沿海作战也面临诸多不利条件,英国军官伯纳德(W.D.Bernard)指出:“对于中国沿海不完善的地理知识和缺乏准确的海图,给我们带来了无尽的困难。”这就意味着,英军面对的主要困难之一是缺乏对中国沿海地理知识的精准了解。但在战争过程中,利用停战,英军加强了对中国沿海和内河的水文测量,结果英军后期战争就变得非常顺利,没有受到地形的制约,这表明

A. 英国侵略中国蓄谋已久

B. 英国人对中国的地理认知影响了战争的进程

C. 清政府腐朽落后导致中国战败

D. 技术上的优势是英军获胜的最主要原因

 

查看答案

古代的中国是东亚地区的中心,包括朝鲜在内的许多国家,要经常性地来中国朝贡。1895年,《马关条约》规定,清政府承认朝鲜独立自主。这一变化说明

A. 朝鲜国际地位上升

B. 清廷追求平等外交

C. 传统宗藩体制破坏

D. 中国民族意识觉醒

 

查看答案

以下序列中,反映近代中国在西方资本主义列强侵略下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进程的一组是

A.《南京条约》——《马关条约》——《北京条约》

B.《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

C.《马关条约》——《北京条约》——《辛丑条约》

D.《马关条约》——《辛丑条约》——《北京条约》

 

查看答案

清代实行白银、铜钱双本位货币制度,清廷规定白银一两兑换制钱千文,但二者关系却不平衡,乾隆中期之前表现为钱贵银贱,道光年间表现为银贵钱贱,导致这一变化的应是

A. 中国对外贸易中的长期出超

B. 海外白银大量流入中国

C. 国家减少了铜钱的铸造发行

D. 对外贸易顺差变为逆差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