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1954年入秋以来,……农村里食油、粉条、豆腐、熟食等供应不足。特别严重的是,...

1954年入秋以来,……农村里食油、粉条、豆腐、熟食等供应不足。特别严重的是,不少地方,农民杀牛、杀母猪小猪的现象相当普遍;积肥不热心,春耕准备不积极,生产情绪不高。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

A.人民公社化运动严重挫伤农民的积极性

B.一五计划实行造成经济比例失调

C.牺牲农业追求社会主义工业化

D.农业社会主义改造存在过急过粗问题

 

D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和对教材识记能力。人民公社化运动发生在1958年,与材料所给的时间不符,排除A;1958年大跃进运动片面地追求工农业生产和建设的高速度,不断地大幅度地提高和修改经济计划指标,造成了经济比例严重失调,排除B;材料并没有涉及到牺牲农业追求生活主义工业化的问题,排除C;1953-1956年对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但是存在着在改造的过程中过急过粗的问题,影响了农业的生产和农民积极性的提高,所以答案选D。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对下表经济数据的分析解读,正确的是

1957年—1961年全国主要农产品产量(单位:万吨)

年份

粮食产量

棉花产量

油料产量

糖料产量

1957

19505

164.0

419.6

1189.3

1958

20000

196.9

477.0

1563.1

1959

17000

170.9

410.4

1214.7

1960

14350

106.3

194.1

985.5

1961

14750

80.0

181.4

506.5

 

 

A. 中共“八字方针”的出台立即收到了明显效果

B. 推行农业生产合作社严重损害农民生产积极性

C. 浮夸风、“共产风”导致农业经济遭到严重破坏

D. 1957年到1961年我国主要农产品产量在持续下降

 

查看答案

对发展经济来讲,中国的人民公社化运动和苏俄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都是不成功的。这是因为(  

A.严重超越了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B.建立了单一的公有制经济基础 

C.没有把经济建设放在首要位置 

D.过分夸大了人的主观能动性

 

查看答案

1958年,美国—份评估中国“二五”计划的文件认为,中国虽然面临着农业生产投入不足与人口增长的压力,但由于中苏关系良好而可以获得苏联援助,同时减少粮食出口,中国可以解决农业问题,工业也将保持髙速发展。这一文件的判断

A. 对中美关系的急剧变化估计不足    B. 低估了苏联对华经济援助的作用

C. 符合中苏两国关系的基本走向    D. 与中国工农业发展状況不符

 

查看答案

下列几组词汇,最能准确反映过渡时期(1949~1956)这一特殊年代的是(   

A.工业化  抗美援朝  三大改造

B.一边倒  人民公社  另起炉灶

C.大跃进 两弹一星   和平共处

D.合作化  求同存异  上山下乡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如果现在再不实行改革,我们的现代化事业和社会主义事业就会被葬送。”

——邓小平:《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

材料二“经验证明,关起门来搞建设是不能成功的.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

——《邓小平文选》第三卷

材料三“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

——选自《十二大以来重要文件选编》

(1)分别指出材料一、二的主要观点。

(2)材料一、二的主要观点在党的哪一次会议上第一次被确定为现代化建设的基本政策?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这次会议的历史意义。

(3)根据材料三的思想,党的“十四大”明确提出了怎样的经济体制改革目标?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