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夏、商、周三代更替的事实,使周人不得不怀疑“天命”的永恒,对此,《尚书》记载:“...

夏、商、周三代更替的事实,使周人不得不怀疑“天命”的永恒,对此,《尚书》记载:“天命糜常”、“惟德是辅”。这说明

A. 孔子继承了夏商周的主流文化思想    B. 《尚书》是研究此历史的唯一证据

C. 西周确立的宗法分封制具有优越性    D. 周人认为天命、道德是治乱的关键

 

D 【解析】“天命糜常”、“惟德是辅”说明西周时期还是相信天命,道德治理属于辅助,D正确;孔子主张“仁”和“礼”,不是对于夏商周主流思想的继承,A错误;B中唯一证据说法错误,《尚书》属于二手史料并不是唯一证据;材料论述的是治理国家思想,不是制度,C错误。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成书于春秋晚期的《考工记》记载,周朝都城采取“左祖右社”的布局,“祖”为宗庙,是供奉周王室祖先的地方,“社”为社稷,是国家举行大典祭祀土地神和谷神的地方。这一布局反映了当时

A. “家国同构,家国一体”的统治思想

B. 森严的宗法等级关系

C. “天人合一,时空一体”的哲学思想

D. “君权神授”思想萌芽

 

查看答案

西周时,以商周为中心的核心文化传播到了各地,将各地的四夷文化融合统一为中原文化。能够完成这一过程的是

A. 禅让制

B. 王位世袭制

C. 分封制

D. 宗法制

 

查看答案

《荀子.儒效篇》记载:“(周公)兼制天下,立七一国,姬姓(周王姓姬)独居五十三。”这段材料说明西周分封制中分封的主要对象是

A. 周王的姻亲

B. 在战争中立功的将士

C. 周王的亲族

D. 商朝的王族和贵族

 

查看答案

西周的封国与夏商时期的封国不同,不是在原部族居地上就地册封,而是把同姓王族或异姓功臣分封到边远的地方或新征服的土地上,这样封国内不仅有不同氏族宗族的居民,而且由外迁人受册封者的氏族统一管理,这反映了西周的分封制

A. 对各种政治势力之间的矛盾起着制衡作用

B. 使边远和新征服的地区同内地周文化一致

C. 使封国自主经营的积极性发挥了作用

D. 使夏商以来的血缘族体逐渐走向瓦解

 

查看答案

宗法制度有利于稳定西周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对西周历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主要是因为它

A. 缓和了西周的社会矛盾,维护了贵族特权

B. 保证了周天子的权威,加强了对地方的统治

C. 与分封制互为表里,并被历代王朝继承

D. 有助于解决权力、财产继承等方面的矛盾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