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商鞅强调“轻罪重罚”,主张“以刑去刑”,对此韩非子评论道:“公孙鞅之法也重轻罪。...

商鞅强调“轻罪重罚”,主张“以刑去刑”,对此韩非子评论道:“公孙鞅之法也重轻罪。重罪者人之所难犯也,而小过者人之所易去也,使人去其所易无离其所难,此治之道。夫小过不生,大罪不至,是人无罪而乱不生也。”对“轻罪重罚”评价错误的是

A. 从长远来看,有利于国家的稳定

B. 树立了变法的权威

C. 给了守旧势力反对变法的借口

D. 刑法严酷,给人民带来了极大的痛苦

 

A 【解析】“轻罪重罚”,容易激化社会矛盾,不利于国家的稳定,故A错误,符合题意;商鞅“轻罪重罚”树立了变法的权威,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商鞅“轻罪重罚”也是守旧势力反对变法的借口之一,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轻罪重罚”导致刑法严酷,给人民带来了极大的痛苦,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选A。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诗经》:“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修我长矛,与子同仇。”《吴子·料敌》:“秦性强,其地险,其政严,其赏罚信,其人不让,皆有斗心,故散而自战。”下列商鞅变法的措施中能够起到鼓舞上述风气形成与发展的是

A. 奖励军功,实行军功授爵制

B. “废井田,开阡陌”

C. 建立严密的户籍制度

D. 普遍推行县制

 

查看答案

战国时期,吴起在楚国的变法主要针对旧贵族,认为楚国的弊端是“大臣太重,封君太众”,必须清除。商鞅在秦国变法时,“日绳秦国贵公子”,并规定“宗室非有军功者,不得为属籍,明尊卑爵秩等级,各以差次名田宅、臣妾。”这些改革措施根本上是为了

A. 加强中央集权    B. 消灭旧贵族    C. 实现以法治国    D. 废除分封制

 

查看答案

某同学在复习中国古代改革史时做了如下总结,符合史实的是

A. 李悝和商鞅都提倡“赏罚分明”

B. 管仲和商鞅都鼓励商业的发展

C. 管仲和李悝都废除了井田制

D. 商鞅和李悝都致力于维护贵族的利益

 

查看答案

春秋战国时期是社会大变革时期,与中原各国变法相比,商鞅变法虽晚但后来居上,成为影响最深远、变革最彻底的一次地主阶级改革。这是众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下列不属于“众多因素”的是

A. 秦孝公的大力支持

B. 吸取各国变法的经验和教训

C. 以民为本、缓和了阶级矛盾

D. 顺应时代发展潮流

 

查看答案

“大变革时代”是指随着人们生产方式的变化而出现的社会生活方式巨变的时期。最能体现春秋战国时期时代特征的历史事件是

A. 诸侯争霸

B. 百家争鸣

C. 商鞅变法

D. 民族融合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