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程汉大在《英国政治制度史》中指出:“在1696年以前,威廉曾5次行使否决权,但被...

程汉大在《英国政治制度史》中指出:“在1696年以前,威廉曾5次行使否决权,但被他否决的5个法案经议会复议和第二次通过后,最后都成为正式法律。此后威廉再未行使否决权。安妮女王当政12年,只使用一次否决权。”上述现象表明

A. 议会剥夺了国王所有的权力

B. 国王逐渐处于“统而不治”地位

C. 英国的责任内阁制逐步形成

D. 英国君主立宪政体开始确立起来

 

B 【解析】依据材料信息“但被他否决的5个法案经议会复议和第二次通过后,最后都成为正式法律”“安妮女王当政12年,只使用一次否决权”可知国王逐渐处于“统而不治”地位,故B项正确;光荣革命后国王还拥有行政权,议会剥夺了国王所有的权力表述错误,故A项错误;英国的责任内阁制逐步形成是在18世纪中叶,与材料时间不符,故C项错误;英国君主立宪政体开始确立起来的标志《权利法案》的颁布,与材料时间不符,故D项错误。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有人说英国的革命实际上是议会的革命,“革命前是国王的议会,革命后是议会的国王”。这实际表明:

A. 革命前后国王的地位没变,议会的地位发生了变化

B. 革命后议会和国王共掌国家大权,二者是平等的

C. 革命前后国王和议会不仅互换了地位,而且发生了质变

D. 革命只是改了改形式,本质未变

 

查看答案

丘吉尔在《英语民族史》中谈到英国革命时说:“这场斗争从来不是专制和共和制的斗争,用兰克的话来说,‘一方维护有君主存在的议会制,另一方维护有议会存在的君主制’。”这场斗争的结果是英国

①保留传统并进行制度创新

②开始确立了君主立宪制度

③明确了国王与议会之间的权力划分

④国王最终成为“统而不治”的虚君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查看答案

19世纪初,英国政府准备对美战争,派人拿着议会批准的100万英镑军费的批文前往英格兰银行要求预付,银行审计长发现上面未盖国王印章,拒绝支付。此事反映出当时英国

A. 议会不能支配政府财政

B. 国王掌握一定行政权力

C. 国王议会政府分权制衡

D. 宪政制度之下依法行政

 

查看答案

马克思说:“正是随着君主立宪制的确立,在英国才开始了资产阶级社会的巨大发展和改造。”对这句话最正确的理解是。

A. 君主立宪制的确立大大推动了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B. 君主立宪制是最先进的政治制度

C. 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源于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D. 《权利法案》确立了英国的君主立宪制

 

查看答案

法国史学家基佐(1787一1874年)在《1640年一英国革命史话》一书中说:“在1688年,英国达到了它在1640年所定下的目标,它放弃了革命的任务,而代之以自由。”基佐的评述旨在

A. 肯定英国民主政洽稳健渐进的发展特点

B. 颂扬“光荣革命”已完成英国所有政治革命

C. 赞美英国君主立宪政体是世界上最好的制度

D. 借此感叹法国民主共和政体的最终确立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