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海者,闽人之田”、“潮漳以番舶为利”。宋朝以来,出海贸易被视为沿海居民衣食之源...

“海者,闽人之田”、“潮漳以番舶为利”。宋朝以来,出海贸易被视为沿海居民衣食之源。明朝倭寇成患,甚至中国沿海平民一度成为倭寇的主体。造成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是

A. 官方朝贡贸易体系的弊端

B. 对外贸易无利可图

C. “海禁”政策的恶果

D. 国家掌握对外贸易决策权

 

C 【解析】古代的经济政策为本题主要考查点。从材料“出海贸易被视为沿海居民衣食之源”、“明朝中国沿海平民一度成为倭寇的主体”可知,一向以出海贸易为生的中国人到了明朝大量加入倭寇的行列,进行海上走私,这和明朝“海禁”政策的实施有关。故C项正确。本题没有朝贡体制,排除A;外贸无利可图与材料“出海贸易被视为沿海居民衣食之源”不符,故B项错误;D项说法正确,但与题意不符,排除。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明代蒋以化《西台漫记》中记载:“大户张机为生,小户趁织为活。每晨起,小户数百人,嗷嗷相聚玄庙口,听大户呼织,日取分金为饕餮计。大户一日之机不织则束手,小户一日不就人织则腹枵,两者相资为生久矣。”材料中反映的经济新现象是

A. 资本主义萌芽出现

B. 丝织业的规模扩大

C. 生产部门分工细致

D. 机器生产成为新宠

 

查看答案

从经济的角度看,明清时期中国已处于“近代的前夜”,下列史实最能说明这一结论的是

A. “共计一坯工力,过手七十二,方克成器”

B. “佃农所获,朝登垄亩,夕贸市之廛”

C. “工匠各有专能.匠有常主,计日受值”

D. “借间屋中人,尽去做商贾”

 

查看答案

北魏创立的均田制,隋朝到唐初一直沿用,这一制度旨在

A.确立土地私有制

B.保护小农经济的发展

C.打击官僚地主的势力

D.杜绝土地兼并的问题

 

查看答案

土地兼并是封建土地私有制的必然产物。在中国古代史上,宋朝采取了“不抑兼并”的土地政策,该政策实施有利于

A. 对农民的控制

B. 促进商品经济的发展

C. 减轻农民负担

D. 推动租佃关系的发展

 

查看答案

明清时期,中国农耕文明发展到一个新的高峰,并分离出一些迥异于传统经济模式的变异,这些变异带有向工业文明演进的趋向。这里的“变异”主要是指

A. 私营手工业占据了手工业的主导地位

B. 以经济功能为主的工商业市镇出现

C. “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的生产方式

D. 白银逐步成为普遍流通的货币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