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某学校举办一系列学术活动,邀请一些专家、学者来校讲座。讲座的题目包括:《变革世界...

某学校举办一系列学术活动,邀请一些专家、学者来校讲座。讲座的题目包括:《变革世界的引擎》《哭泣的泰晤士河》《天朝上国美梦的破灭》等。通过以上信息可以判断这次学术活动的主题是

A. 光荣革命

B. 工业革命

C. 日不落帝国的崛起与衰落

D. 危机中的帝国

 

B 【解析】试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全球史观及工业革命的相关知识。根据题干材料可知A为政治事件,与讲座的题目都无关。C中的衰落材料中体现不了。D中的危机材料里也没有体现。而B正确。因为工业革命使人类进入蒸汽时代,但也导致了环境污染。伴随工业革命的完成,英国需要更多的市场和原料,故而发动了鸦片战争,这使中国国门被迫打开,所以B符合题意。综上,本题选B.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指出:19世纪20年代中,总共才有14.5万人离开欧洲,19世纪50年代中,大约有260万人离开欧洲。导致欧洲人离开家乡的主要原因是(     )

A. 医学进步导致欧洲人口的急剧增加 

B. 移民在欧洲受到种种政治迫害

C. 铁路和汽船等为其提供了便利的工具 

D. 工业革命在欧洲的逐步展开

 

查看答案

有学者专门研究过裙子与经济的关系,叫做“裙子经济”,结论是:裙子的长度与经济的发展成反比。即裙子越长,经济就越落后;裙子越短,经济就越先进。以19世纪中期的英国为例,此时英国女性一改中世纪拖地长裙、行不露脚的式样,裤装和短裙逐渐流行起来。这一转变充分说明了

A. 手工工场发展,妇女思想解放

B. 民主政治进步,女权意识增强

C. 工业时代到来,妇女角色改变

D. 对外殖民扩张,妇女远离故乡

 

查看答案

下表为18世纪英国议会圈地法案数量表(单位:份)。对此解读正确的说法是

——李培锋《英国18世纪的农民反圈地模式与法治传统》

A. 圈地代表垄断资产阶级的利益和要求

B. 圈地逐渐由个人行为过渡到政府行为

C. 圈地为工业革命开展提供了必要条件

D. 圈地破坏了农村经济结构和生态环境

 

查看答案

西方历史学家卡洛·齐波拉指出“采用煤炭作为家庭以及手工业的燃料使得英国踏上了工业革命的道路”。中国学者李伯重指出“由于缺煤缺资源江南不可能出现能源革命以及材料革命,因此当然不可能发展到近代工业化”。这表明

A. 地理条件决定经济发展速度

B. 能源是工业革命的必要条件

C. 英国工业革命始于能源部门

D. 能源缺乏是中国落伍的首因

 

查看答案

读下图,从1750年到1865年,是英国经济快速发展的时期。这一时期英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根本动力是

A. 获取了大量殖民地,掌握了广阔的海外市场

B. 持续的社会政治运动推动了上层建筑的渐进变革

C. 最早开始并完成从手工劳动到机器大生产的转变

D. 亚当·斯密的自由主义经济理论的推动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