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商藉农而立,农赖商而行,求以相辅,而非求...

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商藉农而立,农赖商而行,求以相辅,而非求以相病……通其有无,官民农商,各安其所而乐其生,夫是以为至治之极。

——(宋)陈亮《四弊》

(1)概括材料一的主要观点,并分析作老提出此观点的原因。

材料二洋布,洋纱、洋花边、洋袜、洋巾入中国,而女红失业;煤油、洋烛、洋电灯入中国,而东南数省之柏树皆弃为不材;洋铁、洋针、洋钉入中国,而业冶者多无事投闲,此其大者,尚有小者,不胜枚举。所以然者,外国用机制,故工细而价廉,且成功易;中国用人工,故工笨而价贵,且成功亦难,率民生计,皆为所夺矣。

——郑观应《盛世危言》

(2)材料二反映了什么问题?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中国近代前期的有识之士为应对此问题所做的努力。

材料三人类社会的所有成员,都处在一种需要互相帮助的状况之中,同时也面临互相之间的伤害。……虽然在这一社会中,没有人负有任何义务,……但是社会仍然可以根据一种一致的估价,通过完全着眼于实利的互惠行为而被维持下去,……每当相互之间产生愤恨和敌意的时候,一切社会纽带就被扯断。

——亚当·斯密《道德情操论》

(3)经济侵略和贸易保护士义一直是世界经济发展的障碍,结合材料三及所学知识说明亚当·斯密“道德情操论”的现实意义。

 

(1)观点:反对重农抑商,主张农商并重,相辅相成。 原因:作者认识到重农抑商政策不利于经济发展和国富民强;宋代商品经济的发展要求打破政策的藩篱。 (2)问题:出于洋货的冲击,中国传统手工业难以为继。自然经济加速解体。民生艰难。 努力:洋务派学习西方先进技术,创办近代民用机器工业;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兴起和发展;资产阶级各派别主张学习两方,发展民族工商业,与外国进行商战,倡导“实业教国”,并为此而进行政治、思想变革的努力,以期强国富民。 (3)意义:各国在发展经济和面对经济危机时,应树立互利、责任、合作等意识。联手反对经济侵略和贸易保护主义,共向迎接挑战,才能促进世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解析】(1)根据材料一“商籍农而立,农赖商而行,求以相辅,而非求以相病”可以得出观点是反对重农抑商,主张农商并重,相辅相成。第二小问,根据题干材料,结合宋朝商业发展的影响即可得出答案. (2)根据材料二“洋布、洋纱、洋花边、洋袜、洋巾入中国,而女红失业;煤油、洋烛、洋电灯入中国,而东南数省之柏树皆弃为不材;洋铁、洋针、洋钉入中国,而业治者多无事投闲”可以得出问题是因为洋货的冲击,中国传统手工业难以为继,自然经济加速解体,民生艰难.第二小问的努力,结合洋务运动、近代民族工业产生以及资产阶级各个派别的主张即可得出答案。 (3)根据材料三可以看出亚当• 斯密的“道德情操论”主张各国在发展经济和面对经济危机时,应树立互利、责任、合作等意识,联手反对经济侵略和贸易保护主义,共同迎接挑战,才能促进世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某学校学生以习近平总书记讲话《中国需要更多地了解世界,世界也需要更多地了解中国》为主题开展探究性学习。

探究1:源头:中西文化的异同。

材料一普罗泰格拉说:“人是万物的尺度”;孔子说:“仁者爱人,克已复礼。”

(1)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指出中西文化的异同。

探究2:近代:中西相互认识的艰难。

材料二公元1~1800年,西方人对世界的了解。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三(《南京条约》签订后)假想市场的美景冲昏了商人的头脑,很快地供给就太多了……最后形成了亏本生意。

——严中平《英国资产阶级纺织利益集团与两次鸦片战争的史料(下)》

(2)据材料二,分析西方人对世界认识的变化。据材料三,指出西方人对中国认识的不足。

探究3:现代:猜疑隔绝两败俱伤,互信开放互惠共赢。

材料四有头脑的苏美关系观察家没有理由埋怨克里姆林宫对美国的挑战。上帝使美国人民受到这种无法改变的挑战……负有的道义和政治领导的责任。

——乔治·凯南《苏联行为的根源》

(3)据材料四,分析二战后美国和苏联长期相互隔绝的主要原因。20世纪70年代以来,中国是如何逐步与世界接轨,融入世界的?

(4)综合以上探究及所学知识,归纳阻碍或推动中西交流的主要因素。

 

查看答案

法国史学家谢和耐说,“中国是一个面积可与整个欧洲相匹,具备近3000年有记载历史的国度”,“任何对它的有效论述都必须涉及确切的时间和地点,再不许奢谈什么‘永恒不变的’中国了”。他强调的是

A. 中国历史比欧洲历史更加复杂

B. 中国有确切记载的历史长达3000年

C. 研究中国历史要注意时空的复杂性

D. 中国历史不存在任何不变的成分

 

查看答案

1948年丘吉尔提出“三环外交”:第一环英联邦,包括英国及其自治领、殖民地;第二环是英语世界,包括英、美、加拿大等讲英语的国家;第三环是联合起来的欧洲。环环相扣,以英国为核心”。此项政策的提出主要基于

A. 以美苏为首的两大集团对峙局面的形成

B. 二战后英国和欧洲的国际地位被削弱

C. 欧共体的政治联合步伐落后于经济联合

D. 遏制共产主义势力在欧洲扩张的需要

 

查看答案

判定历史事件和历史事物的性质是研究和认识历史的重要方法,历史事件和历史事物的性质一般是由其阶级属性和社会属性决定的。我们认为十月革命是社会主义革命,最主要的论据是

A. 打倒地主资产阶级,消灭私有制

B. 由无产阶级政党布尔什维克党领导

C. 采取了无产阶级暴力夺权的手段

D. 推翻统治俄国三百多年的封建王朝

 

查看答案

《罗马和罗马法》中指出:“被继承人死亡时,从家长权或夫权下解放出来的子女和妻子等,他们可以直接继承死者的遗产。”对这一表述理解不正确的是

A. 罗马法掺杂着原始、落后的古老习俗

B. 罗马法保护公民对私有财产的所有权

C. 罗马法打破了贵族对法律知识的垄断

D. 罗马法涉及家庭关系和财产继承等内容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