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恭亲王认为“外国交涉事件,必先识其性情,今语言不通,文字难辨,一切隔膜,安望其能...

恭亲王认为“外国交涉事件,必先识其性情,今语言不通,文字难辨,一切隔膜,安望其能妥协?”“欲悉各国情形,必先谙其言语文字,方不受欺蒙。”1863年后,京师同文馆、上海方言馆和广州方言馆桕继成立。以上的主张及做法

A. 对外妥协退让损害国家利益

B. 为工业化提供了技术人才

C. 抵制外国入侵收回国家权益

D. 推动了教育转型与近代化

 

D 【解析】恭亲王认为与外国交往语言最为重要,因此洋务派建立了有关外语的学校和地方方言学校,这推动了中国教育转型与近代化,故B项正确;ACD三项均在材料中没有体现,应排除。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梁启超在《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一书中说:“犁洲有一部怪书,名曰《明夷待访录》。从今日青年眼光看去,虽像平平无奇,但三百年前——卢骚《民约论》出世前之数十年,有这等议论,不能不算人类文化之一高贵产品。”以下各项属于《明夷待访录》一书中议论的是

A. 圣人不责人之必能,是以人人皆可以为圣

B. 盖天下之治乱,不在一姓之兴亡,而在万民之忧乐

C. 欲得民心,莫要于通下情;欲通下情,莫要于设议院

D. 孔教与共和乃绝对两不相容之物,存其一必废其一

 

查看答案

《耒耜经》记载:“进之则箭下,入土也深;退之则箭上,入土也浅。……江东之田器尽于是。”这一农具

A. 由西域传入

B. 属水力灌溉工具

C. 在东汉时普遍使用

D. 在当时的江南地区广泛使用

 

查看答案

1776年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说道:“中国向来是世界上最富的国家,也是土地最肥沃,耕作最精细,人民最多而且最勤勉的国家。然而,许久以来,它似乎就停滞了。今日关于中国……的报告,与500年前出游该国的马可·波罗的记叙比较,几乎没有什么区别……中国的财富就已完全达到了该国法律制度允许的发展程度。”亚当斯密认为中国经济停滞的根源是

A. 农耕经济的落后

B. 西方国家的侵略

C. 封建专制制度的束缚

D. 沉重的人口压力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1921年底,列宁说:“粮食税减轻了全体农民的负担,这是用不着证明的。问题不在于拿农民多少粮食,而是在于实行粮食税以后,农民觉得心里更有数了,经营的兴趣也提高了,实行了粮食税,勤劳的农民在提高生产力方面是大有可为的。”

——《列宁全集》第二版第2卷第340页

材料二实行国家资本主义是列宁对马克思主义的新发展,利用国家资本主义来组织大生产,目的是加速生产力的发展,更有效地同小资产阶级作斗争。除了国家资本主义以外,还出现了私人资本主义工商业,有利于工农业的恢复和发展,沟通城乡经济,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对消费品的需求。

——《新编苏联史》第110~112页

请完成:

(1)根据材料一,当时苏俄实行什么政策?该政策是在怎样的社会背景下实施的?

(2)根据材料二,说说国家资本主义的具体形式,并解释当时苏俄实行这种政策是否改变了社会性质。

 

查看答案

1925年12月,联共(布)十四大通过如下决议:“最主要的任务是……在社会主义国营工业的领导下依靠合作社将日益众多的农户纳入社会主义建设轨道。”这表明苏联将                                       (  )。

A.与美国展开经济战       B.进行农业集体化

C.增加国营企业自主权   D.实行实物分配制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