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清代,南方各地佃农对地主土地拥有永佃权,即佃户对土地具有长期佃作的权利,甚至部分...

清代,南方各地佃农对地主土地拥有永佃权,即佃户对土地具有长期佃作的权利,甚至部分佃户可以转让其永佃权。永佃权

A. 强化农民的人身依附关系

B. 损害了地主所有权的利益

C. 增强了佃农经济的独立性

D. 促进了资本主义萌芽产生

 

C 【解析】据材料“佃农对地主土地拥有永佃权”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永佃权保证了佃农的土地使用权,增强了佃农经济的独立性,故C项正确;永佃权弱化农民的人身依附关系,故A项错误;永佃权属于土地使用权,没有损害地主所有权的利益,故B项错误;佃农和地主不是资本主义雇佣关系,不能促进资本主义萌芽产生,故D项错误。故选C。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清乾隆中期以后,只开广州一处与西方通商,但这并没有阻止中外贸易的扩大,道光时中国出口货物的价值与乾隆时期相比,出现了成倍增长。这主要是由于当时

A. 中国试图融入世界市场

B. 西方积极向中国开辟商路

C. 中国经济的近代化转型

D. “海禁”政策未能严格执行

 

查看答案

西汉时确立了市籍制,即对商人进行专门的户籍管理,而且规定一旦入市籍就不得为官。这个制度实质上反映了

A. 古代的商人不是自由民

B. 商人的社会地位不高

C. 古代政府重视户籍管理

D. 统治者限制商业发展

 

查看答案

《辽史》在叙述契丹南征时,有诸如“沿途民居、园囿、桑柘,必夷伐焚荡……御寨及诸营垒,唯用桑、柘、梨、栗。军退,纵火焚之”等记载。这一现象客观上

A. 推动了区域性商帮的发展壮大

B. 改变了北方传统经济发展模式

C. 加快了蚕桑纺织技术南移步伐

D. 隔断了南北区域经济文化交流

 

查看答案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一

章士钊在其《政本》中指出:“社会化同以迎异,则进;克异以存同,则退。”“专制者,强天下人悉同于己也。”“政党之德,首在听反对党之意见流行。”

——摘编自郭华清《章士钊的调和论与中国传统文化》

材料二

面对民国之初以来的政治乱象,章士钊认为,只有“调和论”能除其弊,治其乱。但他是个较清醒者,他知道在袁世凯独裁专政和革命党也谋求执政的政治情势下,将“调和论”提升为治国之道,并付诸实施,条件并不成熟。他只能无奈地宣传“调和论”学理,而不闻其实践。

1919年11月,章士钊发表《新时代之青年》一文,再次指出新时代并非什么都是新的,而是与旧时代相联系的新时代,“决非无中生有天外飞来之物,而为世世相承连绵不断,有可断言。”

——摘编自汪兆骞《走出晚清》

(1)根据材料,概括章士钊“调和论”的主要观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章士钊“调和论”的时代意义。

 

查看答案

【历史——选修3:20世纪战争与和平】

材料

美国现代和平运动兴起于一战时期。经过现代战争的洗礼,20世纪20年代的大部分美国和平组织开始追求一种“积极和平”的理念,旨在依靠国家间的协作以及国际法的约束力和平解决国家间的冲突。为了实现这一理想,美国和平团体积极倡导和协助国际社会创建了世界性的“和平机制”,它主要包括国联和世界法庭等国际仲裁机构以及一系列维护国际秩序的国际条约。然而,到30年代,随着国内外形势的变化,美国和平团体的理念和行动路线都发生了显著的变化。他们逐渐放弃了通过国际合作维护战后和平体系的国际主义取向,转而寻求在美国社会内部铲除战争根源、在国际危机中保持严格中立的和平主义取向,也就是说,退而追求比较“消极”的和平理念。

——摘编自《从积极和平到消极和平—满洲危机与美国和平运动的转折(1931—1933)》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美国和平运动发生转变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二、三十年代的美国和平运动。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