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公元前127年,汉武帝“施德惠”,令诸侯“推私恩”分封子弟为列侯,列侯归郡管辖。...

公元前127年,汉武帝“施德惠”,令诸侯“推私恩”分封子弟为列侯,列侯归郡管辖。这一政令的实施

A. 实现了西汉政制的一大变革

B. 扩展了大汉帝国的疆域版图

C. 延续了汉初“无为”的理念

D. 扫除了盐铁官营的政治障碍

 

A 【解析】材料信息反映的政令是“推恩令”,该政令解决了郡国并行制带来的“王国问题”,从而实现了西汉政治制度的一大变革,故A项正确;这些王国本来就是西汉国土,故B项错误;这一政策体现的是“有为”理念,故C项错误;推恩令和盐铁官营无关,故D项错误。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唐朝时“刑家之子、工贾殊类”不可参加科举考试,这一现象说明唐朝科举制

A. 冲破了世家大族垄断仕途的局面

B. 成为地主阶级的选官制度

C. 士族势力已经走向衰亡

D. 严格控制参加考试的人数

 

查看答案

“先王之法,立天子不使诸侯疑焉,立诸侯不使大夫疑焉,立嫡子不使庶孽疑焉。”材料反映的是

A. 禅让制

B. 宗法制

C. 三公九卿制

D. 郡县制

 

查看答案

汉代著名史学家司马迁在《史记·李斯列传》中有一段关于秦朝的评论说:“秦无尺土之封,不立子弟为王,功臣为诸侯者,使后无战攻之患。”下列对题目材料信息的本质理解,最准确的是

A. 肯定了秦朝统一的历史意义

B. 客观评价了秦朝确立皇帝制度的作用

C. 敏锐地指出了分封制的弊端

D. 肯定了秦朝地方行政体制建设的功效

 

查看答案

“唐太宗在未登极前,曾做过尚书令,及太宗即位,朝臣无敢再当尚书令之职,因此尚书省长官尚书令常虚悬其缺(意指空缺)。”这从根本上反映出唐代(     )

A. 宰相制度有名无实    B. 皇权至高无上

C. 三省六部制不完善    D. 深受避讳影响

 

查看答案

《清史稿》记述,清代内阁“沿明旧名,例称政府”,但“内阁实权,远不逮明”,“内阁宰辅,名存而已”。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     )

A. 清朝前期以武立国    B. 新的权力机构出现

C. 贵族特权不断削弱    D. 六部分掌行政权力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