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20 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

[20 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主要参战国政府纷纷推出国家级哀悼日,增强现代人对 国家遭受战争灾难历史的记忆。波兰的奥斯威辛集中营大屠杀纪念馆、美国的珍珠港事 件纪念馆、俄罗斯卫国战争纪念馆等等,每年都举行国家公祭活动。中华人民共和国第 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决定:12 月 13 日确定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 国家公祭日的设立,是缅怀过去,更是抚慰民心、顺应民意的措施,以国家名义进行正 式纪念与公祭,能促使人类历史记忆长久保持唤程状态,而避免出现哪怕是片刻的忘却 与麻木,共同以史为鉴、开创未来。以国家公祭日的形式奠祭,也表明抽象的国家已经拟 人化,国家的意志、信念和情感,正与普通人情相融。

——整理自《国家公祭日》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确立“公祭日”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国家公祭日设立的现实意义。

 

⑴历史背景:用国家公祭的形式来祭奠死难的国民,增强战争灾难历史的记忆,成为 国际惯例;中国曾受到日本的侵略,而当前日本国内右翼势力抬头,日本政府拒不承认 南京大屠杀等侵略史实。 ⑵现实意义:敦促日本切实正视和反省军国主义侵略历史;抚慰民心、顺应民意,体现 的是对民意民愿的尊重,是对生命的敬畏;向全世界表达了中国热爱和平、维护和平的 决心与责任;也表明国家政治的世俗化、平民化,体现了政治文明的进步。 【解析】(1)根据材料“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主要参战国政府纷纷推出国家级哀悼日,增强现代人对国家遭受战争灾难历史的记忆”并结合抗日战争的相关史实来分析出答案。 (2)从材料“是缅怀过去,更是抚慰民心、顺应民意的措施”“以国家公祭日的形式奠祭,也表明抽象的国家已经拟人化,国家的意志、信念和情感,正与普通人情相融”中可以概括出答案。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历史一一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一

 

1888年

清政府准设算学科取士,首次将自然科学纳入考试内容。

1898年

加设经济特科,荐举经时济变之才。

1901年

清廷实行“新政”后,各地封疆大吏纷纷上奏,重提改革科举,恢复经济特科。

1904年

清廷颁布《奏定学堂章程》,作为第一个经由政府颁布并在全国范围内付诸实施

的官方学制文件,其颁布标志着中国近代学制的诞生。

1905年

袁世凯、张之洞奏请立停科举,以便推广学堂,咸趋实学。

1906年始

清廷诏准所有乡试、会试一律停止。

 

 

——据张海鹏编《中国近代通史》等

材料二

科举制废除的一个重要社会后果即乡村中士与绅的疏离,下层乡绅中读书人的比例明显下降,乡绅与书本“知识”的疏离可能意味着道义约束日减,其行为也可能会出现相应的转变,容易出现所谓“土豪劣绅”。从一“独夫”的帝王统治变为“千万无赖之尤”的混治,恐怕是导致后来所谓“社会矛盾激化”的重要原因之一。其实,废科举不过是20世纪一系列“斯文扫地”活动的开端。

 

——摘编自罗志田《科举制废除在乡村中的社会后果》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朝教育改革的特点和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清朝废除科举制的影响。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摘编自尤瓦尔林拉利《人类简史》

此表为近五千年世界历史发展简表。从表中提取历史信息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

(要求:写明论题,逻辑清晰史论结合。)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大道既隐,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货力为己,大人世及以为礼,城廓沟池以为固。

——《礼记•礼运》

食者,国之宝也,兵者,国之爪也,城者,所以自守也。此三者国之具也。

——《墨子•七患》

春秋战国以来,城市中心大多是官府衙门、宗庙祠堂。凡城内居民,都被按社会身份严格统制官府划定的里坊内,分别士庶,不令杂居。城市有特定的手工业作坊区、居民居住区、商业区等。

——摘编自鲍宗豪《中西方城市文明比较研究》

材料二中世纪西欧城市特许状:

1.市民在整个英格兰和诺曼底的土地上都享有安全和平。

2.每一个市民必须有一块宽50英尺长100英尺的土地,土地可自由出卖。

3.免除市民的若干封建税和封建劳役,如封建人头税。

4.商人行会在自治城市中拥有商业垄断权。

5.市民享有充分的权力任命他们的市长,遇有讼案即审理;此外无论何人均不得对市民行使司法权力。

——摘编自冯正好《中世纪西欧的城市特许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古代中国城市特点,并分析其产生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世纪西欧城市自治确立的权利,并说明城市自治的意义。

 

查看答案

两极格局瓦解后,据美国民意调查显示,只有13%的美国人赞成“美国作为剩下的唯一超级大国在解决国际问题方面继续担任一个举足轻重的世界领袖”,而占74%的美国人赞同“美国在与其他国家一道解决国际问题的努力中做自己公平的一份。”这说明了

A. 和平与发展成为世界主题

B. 美国建立单极世界的设想遭遇阻力

C. 世界多极化格局趋势增强

D. 美国民众对政府外交能力产生质疑

 

查看答案

到1925年,苏联农业总产量达到战前的87%,农民生活水平得到很大程度的提高,工农联盟在新的基础上得以巩固。出现这一局面的主要原因是

A. 粮食税的全面推行

B. 允许工农自由贸易

C. 农业走集体化道路

D. 提高了农民的地位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