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历史一一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一 1888年 清政府准设算学科取士...

【历史一一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一

 

1888年

清政府准设算学科取士,首次将自然科学纳入考试内容。

1898年

加设经济特科,荐举经时济变之才。

1901年

清廷实行“新政”后,各地封疆大吏纷纷上奏,重提改革科举,恢复经济特科。

1904年

清廷颁布《奏定学堂章程》,作为第一个经由政府颁布并在全国范围内付诸实施

的官方学制文件,其颁布标志着中国近代学制的诞生。

1905年

袁世凯、张之洞奏请立停科举,以便推广学堂,咸趋实学。

1906年始

清廷诏准所有乡试、会试一律停止。

 

 

——据张海鹏编《中国近代通史》等

材料二

科举制废除的一个重要社会后果即乡村中士与绅的疏离,下层乡绅中读书人的比例明显下降,乡绅与书本“知识”的疏离可能意味着道义约束日减,其行为也可能会出现相应的转变,容易出现所谓“土豪劣绅”。从一“独夫”的帝王统治变为“千万无赖之尤”的混治,恐怕是导致后来所谓“社会矛盾激化”的重要原因之一。其实,废科举不过是20世纪一系列“斯文扫地”活动的开端。

 

——摘编自罗志田《科举制废除在乡村中的社会后果》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朝教育改革的特点和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清朝废除科举制的影响。

 

(1)特点:儒学教育削弱,重视实践能力;将经济等实用内容纳入考试范围;创建近代教育体制;废除科举考试。(每点,任意两点,有其它答案合理,可酌情给分) 背景:外国列强的侵略,清政府面临严重的统治危机,对新式人才的需求增加;洋务运动失败的教训;八股取士的弊端;受西方先进教育体制的影响;国内开明人士的倡导。(任意3点,有其它答案合理,可酌情给分) (2)影响:打破传统教育格局;传播近代科学文化;推动新式人才涌现;有利于近代化的展开;传统价值观受到冲击;加剧了政治冲突和社会动荡。 【解析】(1)题目要求“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特点:从材料一中的表格来看,其中没有提到关于儒学的相关内容,所以与古代的科举取士相比,可以得出儒学教育削弱,重视实践能力;由“准设算学科取士”、“加设经济特科,荐举经时济变之才”、“重提改革科举,恢复经济特科”可以得出将经济等实用内容纳入考试范围;由“清廷颁布《奏定学堂章程》”可得出创建近代教育体制;由“袁世凯、张之洞奏请立停科举”、“清廷诏准所有乡试、会试一律停止”可得出废除科举考试。 背景:表格中所涉及的时间从1888年到1906年,所以其背景应从这些时间出发结合所学中国近代史的相关知识来回答,具体来说,应该结合中国近代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从中外两个角度和科举制度自身的弊端思考作答。具体来说,外国列强的侵略,清政府面临严重的统治危机,对新式人才的需求增加;洋务运动失败的教训;八股取士的弊端;受西方先进教育体制的影响;国内开明人士的倡导。 (2)影响:题目要求“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由材料一中的“首次将自然科学纳入考试内容”可得出传播近代科学文化;由“荐举经时济变之才”可得出推动新式人才涌现;由“其颁布标志着中国近代学制的诞生”可得出有利于近代化的展开;由材料二中的“乡绅与书本‘知识’的疏离可能意味着道义约束日减”可得出传统价值观受到冲击;由“是导致后来所谓‘社会矛盾激化’的重要原因之一”可得出加剧了政治冲突和社会动荡;结合所学可知,科举制的废除,打破传统教育格局。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摘编自尤瓦尔林拉利《人类简史》

此表为近五千年世界历史发展简表。从表中提取历史信息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

(要求:写明论题,逻辑清晰史论结合。)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大道既隐,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货力为己,大人世及以为礼,城廓沟池以为固。

——《礼记•礼运》

食者,国之宝也,兵者,国之爪也,城者,所以自守也。此三者国之具也。

——《墨子•七患》

春秋战国以来,城市中心大多是官府衙门、宗庙祠堂。凡城内居民,都被按社会身份严格统制官府划定的里坊内,分别士庶,不令杂居。城市有特定的手工业作坊区、居民居住区、商业区等。

——摘编自鲍宗豪《中西方城市文明比较研究》

材料二中世纪西欧城市特许状:

1.市民在整个英格兰和诺曼底的土地上都享有安全和平。

2.每一个市民必须有一块宽50英尺长100英尺的土地,土地可自由出卖。

3.免除市民的若干封建税和封建劳役,如封建人头税。

4.商人行会在自治城市中拥有商业垄断权。

5.市民享有充分的权力任命他们的市长,遇有讼案即审理;此外无论何人均不得对市民行使司法权力。

——摘编自冯正好《中世纪西欧的城市特许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古代中国城市特点,并分析其产生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世纪西欧城市自治确立的权利,并说明城市自治的意义。

 

查看答案

两极格局瓦解后,据美国民意调查显示,只有13%的美国人赞成“美国作为剩下的唯一超级大国在解决国际问题方面继续担任一个举足轻重的世界领袖”,而占74%的美国人赞同“美国在与其他国家一道解决国际问题的努力中做自己公平的一份。”这说明了

A. 和平与发展成为世界主题

B. 美国建立单极世界的设想遭遇阻力

C. 世界多极化格局趋势增强

D. 美国民众对政府外交能力产生质疑

 

查看答案

到1925年,苏联农业总产量达到战前的87%,农民生活水平得到很大程度的提高,工农联盟在新的基础上得以巩固。出现这一局面的主要原因是

A. 粮食税的全面推行

B. 允许工农自由贸易

C. 农业走集体化道路

D. 提高了农民的地位

 

查看答案

下图是18世纪后期英国铜版画漫面(英国“快乐”与法国“惨况”的对比》。(法国是“战争的诅咒”,英国是“和平的祝福”)。该漫画表明

A. 英国工业革命进程领先于法国

B. 肯定英国政治势力间的“妥协”

C. 英国社会生活水平远高于法国

D. 反对法国的封建君主专制政体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