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明初,景德镇制瓷业有官窑58座,民窑不过20座,但官窑很快衰落下去。到清代,官窑...

明初,景德镇制瓷业有官窑58座,民窑不过20座,但官窑很快衰落下去。到清代,官窑仅6座,民窑的规模和产量远胜官窑。这反映出景德镇制瓷业中

A. 官营手工业的生产技术落后

B. 雇佣劳动提高了生产效率

C. 官私手工业的地位发生变化

D. 民营企业采用标准化生产

 

C 【解析】从材料中的“但官窑很快衰落下去。到清代,官窑仅6座,民窑的规模和产量远胜官窑”来看,民营手工业超过了官营手工业,官私手工业的地位发生了变化。故答案为C项。AD项材料不能反映,排除;材料没有涉及“雇佣劳动”,排除B项。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唐律》规定:所有的商品交易都必须在政府划定的“令市”中进行,县城之下不得有“草市”。这一规定表明当时唐朝

A. 没有出现夜市

B. 严格控制商业发展

C. 市坊界线分明

D. 城市经济异常繁荣

 

查看答案

北魏均田制实行后,文献中出现了庄园一词,被指圈占的成片土地。唐代均田制实行后,庄园一词的使用更普遍。这反映了均田制实行后(   )

A. 井田制得以恢复    B. 不存在土地私有现象

C. 仍存在土地集中现象    D. 庄园由中央集中管理

 

查看答案

清前期《望江南百调》唱道:“扬州好,侨寓半官场,购买园亭宾亦主,经营盐、典仕而商,富贵不归乡。”材料反映了

A. 仕商身份界限完全打破    B. 商业发展改变社会风气

C. 地方商业均由官员经营    D. 政府摒弃传统抑商政策

 

查看答案

唐宋时期,江南经济迅猛发展,南宋时全国经济重心已移至江南。促成这一转变的主要动力之一是

A. 坊市制度瓦解

B. 土地集中加剧

C. 农业技术进步

D. 海外贸易拓展

 

查看答案

据统计,在唐代323项水利工程中,农田灌溉工程为255项,漕运交通为21项,防治水害为33项,居民用水为14项。这说明唐朝时期

A. 政府执行重农抑商政策

B. 小农经济是国家经济的基础

C. 民生问题被长期的忽视

D. 财政支出的主体是水利工程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