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有学者说,在当时,西周是最先进的国家,王畿外齐、鲁、卫三大国,经济文化远不及西周...

有学者说,在当时,西周是最先进的国家,王畿外齐、鲁、卫三大国,经济文化远不及西周,更不必说其他小国。秦始皇结束了从西周到战国八百多年的诸侯割据,伟大的中国第一次统一起来。这一叙述

A. 肯定封建文明的先进性

B. 旨在说明统一来之不易

C. 强调周朝政治的专制性

D. 忽略了分封制的统一性

 

D 【解析】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齐、鲁、卫三大国,经济文化远不及西周”并不能说明封建文明的先进性,西周属于奴隶社会,不是封建文明,故A项错误;“秦始皇结束了从西周到战国八百多年的诸侯割据”也不能说明统一来之不易,故B项错误;材料未涉及周朝政治的专制性问题,故C项错误;分封制初期有利于巩固西周的统治,具有巩固家天下的作用,材料“从西周到战国八百多年的诸侯割据”忽略了分封制的统一性,故D项正确。故选D。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西周王位实行嫡长子继承制,各诸侯国国君继承也遵此制,这种现象一种延续到东周。但秦国自襄公建国至穆公之前共九代国君,兄终弟及者三人,以孙立者二人,不明嫡庶者一人,以长子继位者仅二人,嫡长子继承制为核心的宗法制在秦国并未成为定制。这种现象

A. 导致社会矛盾尖锐

B. 是由于秦国经济文化发达

C. 有利于社会的变革

D. 破坏了贵族的世袭特权

 

查看答案

古代有学者论及中国早期国家的的政治制度,谓:“周之子孙,苟不狂惑者,莫不为天下之显诸侯。”这反映了

A. 神权与王权相结合

B. 最高执政集团权力的高度集中

C. 血缘关系亲疏不再作为权力分配依据

D. 政治权力的分配采用分封制和宗法制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科,完成相关问题:

材料一下面是巴黎和会上四个国家的代表说的话:

“我有的是钱,你们都得听我的。”

“借给我钱可以,想当老大你还嫩了点!”

“应该把那条腿也打断,叫他永远也爬不起来!”

“等老子伤好了再跟你们算帐!”

材料二华盛顿会议为太平洋两岸两个大国的下一场战争埋下了第一批火种

——列宁

(1)上述两段材料反映了哪些帝国主义国家之间存在的矛盾?并指出矛盾所在。

(2)材料二中“太平洋两岸两个大国”指的是哪两个国家?

(3)材料二列宁所做的判断是否正确?为什么?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日本参加巴黎和会的主要目的之一是想继承德国在中国山东强占的一切权益。……中国代表、驻美公使顾维钧驳斥了日本的立场,坚持“胶州租借地、胶州铁路及其他一切权利,应直接交还中国”。中国还提出取消日本和袁世凯签订的“二十一条”。……会议的新闻发布也强调中国的声明受到除日本以外各大国代表的一致赞扬。

材料二(1919年)4月22日,“三巨头”召中国代表到会,威尔逊对顾维钧说:“中国代表团可以看到现已造成的困难局面,劳合·乔治先生和克里孟梭先生不得不支持日本的要求。”他们明确地要求中国对日本作出让步。

材料三1921年8月11日,美国向英、法、意、日、中五国发出正式邀请。……邀请书的第二部分指出,须有要求和平的意愿并消除国家间误会,裁减军备才有成功的可能,因而在对太平洋及远东有关问题的讨论中应该遵循尊重友谊、去除争端的原则。英、法、意、中等国当即表示同意。

(1)依据材料一、材料二,概括帝国主义国家的态度发生了什么变化。它们态度变化的依据是什么?

(2)巴黎和会上是如何解决中国山东问题的?对中国产生了什么影响?

(3)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分析美国邀请中国参加华盛顿会议的原因。

(4)山东问题最终是如何解决的?由此你得出了哪些认识?

 

查看答案

1922年签订的《九国公约》中规定:“不得因中国状况,乘机营谋特别权利,而减少友邦人民之权利,并不得奖许有害友邦安全之举动。”条约反映的核心思想和实质目的是

A. 反映了美国“门户开放”的主张

B. 须重新回到列强共同控制中国的局面

C. 真正维护了中国的主权独立和完整

D. 不允许日本独占中国的状况延续下去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