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西周的王畿在 A.镐京为中心的附近区域 B.洛邑为中心的附近区域 C.北京为中心...

西周的王畿在

A.镐京为中心的附近区域    B.洛邑为中心的附近区域

C.北京为中心的附近区域    D.安阳为中心的附近区域

 

A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西周的都成,应该是在镐京,洛邑是东周的都城,安阳是商朝的都城,北京是辽金元明清的都成。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从秦到清,君主专制是一个不断强化的过程,但偶有特殊情况。下列能反映这一特殊情况的是

A. 汉武帝以身边近臣组成中朝(内朝)执掌决策权

B. 隋唐实行三省制,决策、审议、执行权分离

C. 宋代设参知政事、枢密院、三司使分割相权

D. 清初军国大事由议政王大臣会议决定

 

查看答案

关于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演变的表述,正确的是

秦主要实行官位世袭的制度

九品中正制属于察举制的发展,仍然是自下而上的选官方式   

科举制属于考试选官的制度 

科举制与察举制从对象、内容、程序等方面都带有封闭性的特征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③    C. ①③④    D. ①②④

 

查看答案

元朝时右丞相铁木迭儿掌管宣政院,他的儿子也为宣政院使。《元史奸臣传》记载了时人对其的批评,称其无功于国,尽居贵显。宣政院的贵显在于

A. 向各省宣达政令    B. 负责地方官员选拔

C. 管理佛教事务和吐蕃地区    D. 掌管蒙古兵马征发

 

查看答案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郑观应(1842—1921年)字正翔,号陶斋,广东香山人,曾为宝顺洋行、太古洋行的买办,后得到洋务派领袖李鸿章的赏识,在上海机器织布局与上海电报局任总办、帮办等职务,同时又自营企业。郑观应指出,要想改变贸易颓势,吾得以一言断之日:“习兵战不如习商战,故兵之并吞祸人易觉,商之之掊克敝国无形。”……值得肯定的是,郑观应提倡商与工的结合,工艺精巧使“拙者可巧,粗者可精”。这样就增强了与外国商品竞争的能力,如何提高工艺精美度?郑观应主张采用机器制造,他列举在丝织业、纺纱业等行业由于西方用机器生产,其产品远比中国用手工生产出来的货物要精致。他还指出,资本主义国家“以商为战,士、农、工为商助也,公使为遣也,领事为商也,兵船为商事也”,不仅如此,“国家不惜重资,备加保护商务也”。

——摘编自谢毓洁《评郑观应的商战思想》

(1)根据材料,概括郑观应的经济思想,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产生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郑观应的经济思想。

 

查看答案

【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

1939年3月10日,斯大林在联共(布)十八大上申明:苏联外交政策的首要目标就是要“保持谨慎态度,不让那些惯于从中渔利的战争挑拨者把我们卷入冲突中去”。8月20日晚,希特勒致电斯大林,要求商讨签约事宜。8月23日,两国正式签订了《苏德互不侵犯条约》。1939年9月1日,德国进攻波兰,9月3日,英法对德国宣战,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的签订,不仅帮德国摆脱了两线作战的困境,而且束缚了国土辽阔、军事力量强大和反侵略决心坚定的苏联,模糊了苏联人民和世界人民的认识,阻挠并推迟了英法与苏联之间反德统一战线的建立,最终直接推动了二战的全面爆发。“苏联直接死于战场的人数是2700万。”另据统计,苏联有1700座城镇和7万个村庄被夷为平地,被摧毁和损坏的工厂企业达31850个。从这个意义上说,斯大林同德国人签约也像英法政府推行的绥靖政策一样,从损人的目的开始,以害己韵结果告终。

——摘编自任颖《(苏德互不侵犯条约)与二战的爆发》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签订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的影响。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