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演变的表述,正确的是
①秦主要实行官位世袭的制度
②九品中正制属于察举制的发展,仍然是自下而上的选官方式
③科举制属于考试选官的制度
④科举制与察举制从对象、内容、程序等方面都带有封闭性的特征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③ C. ①③④ D. ①②④
元朝时右丞相铁木迭儿掌管宣政院,他的儿子也为宣政院使。《元史奸臣传》记载了时人对其的批评,称其“无功于国,尽居贵显”。宣政院的“贵显”在于
A. 向各省宣达政令 B. 负责地方官员选拔
C. 管理佛教事务和吐蕃地区 D. 掌管蒙古兵马征发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郑观应(1842—1921年)字正翔,号陶斋,广东香山人,曾为宝顺洋行、太古洋行的买办,后得到洋务派领袖李鸿章的赏识,在上海机器织布局与上海电报局任总办、帮办等职务,同时又自营企业。郑观应指出,要想改变贸易颓势,吾得以一言断之日:“习兵战不如习商战,故兵之并吞祸人易觉,商之之掊克敝国无形。”……值得肯定的是,郑观应提倡商与工的结合,工艺精巧使“拙者可巧,粗者可精”。这样就增强了与外国商品竞争的能力,如何提高工艺精美度?郑观应主张采用机器制造,他列举在丝织业、纺纱业等行业由于西方用机器生产,其产品远比中国用手工生产出来的货物要精致。他还指出,资本主义国家“以商为战,士、农、工为商助也,公使为遣也,领事为商也,兵船为商事也”,不仅如此,“国家不惜重资,备加保护商务也”。
——摘编自谢毓洁《评郑观应的商战思想》
(1)根据材料,概括郑观应的经济思想,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产生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郑观应的经济思想。
【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
1939年3月10日,斯大林在联共(布)十八大上申明:苏联外交政策的首要目标就是要“保持谨慎态度,不让那些惯于从中渔利的战争挑拨者把我们卷入冲突中去”。8月20日晚,希特勒致电斯大林,要求商讨签约事宜。8月23日,两国正式签订了《苏德互不侵犯条约》。1939年9月1日,德国进攻波兰,9月3日,英法对德国宣战,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的签订,不仅帮德国摆脱了两线作战的困境,而且束缚了国土辽阔、军事力量强大和反侵略决心坚定的苏联,模糊了苏联人民和世界人民的认识,阻挠并推迟了英法与苏联之间反德统一战线的建立,最终直接推动了二战的全面爆发。“苏联直接死于战场的人数是2700万。”另据统计,苏联有1700座城镇和7万个村庄被夷为平地,被摧毁和损坏的工厂企业达31850个。从这个意义上说,斯大林同德国人签约也像英法政府推行的绥靖政策一样,从损人的目的开始,以害己韵结果告终。
——摘编自任颖《(苏德互不侵犯条约)与二战的爆发》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签订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的影响。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北宋末年,在与西夏接壤的陕西四路和河东路西部地区,编组少数民族的部族兵,称为“番兵”。北宋初期,酆延路金明县(夸陕西安塞北)李士彬家族世代任北宋的番兵首领,抗御西夏,康定元年(1040年)为西夏所袭杀。次年,王尧臣提出重组番兵后,番兵成为宋军的主要兵种之一。陕西四路的番兵,分为番兵与强人,番兵使用官马;而强人使用自备马,称为壮马。治平二年(1065年)时,番兵集中在酆延路,计1.4万多人;四路强人计91万多人,两者合计10万多人。各路番兵都以部族为基础编排。按部族大小,大首领为都军主,作为各级番兵长官。立功后另授刺史、诸卫将军,及诸司使、副使和承制至殿侍(大小使臣)衔。
——摘编自《宋代军事制度》
(1)根据材料,说明宋朝西北番兵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宋朝西北兵制改革的原因和影响。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早期的各帝国几乎完全限于各自所在的大河流域地区内,看起来就像汪洋大海般的野蛮收态的几座小岛。不过在公元1世纪,罗马帝国、安息帝国、贵霜帝国和汉帝国一起,连成了一条从苏格兰高地到中国海、横贯欧亚大陆的文明地带。
不过,即使到古典时代末期,欧亚东端的中国和欧亚西端的罗马帝国仍不能建立直接、正式的联系,扔未能相互掌握有关对方的具体、可靠的知识。
——整理自《欧亚大陆的古典文明》
从材料中提取相互关联的汉代中国和古罗马历史信息,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写明论题,中外关联,史论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