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69年1月,共和党人尼克松就任美国总统。当时...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69年1月,共和党人尼克松就任美国总统。当时正值美国面临着二战以来最为严峻的形势。越南战争的沉重负担,国内政治、经济以及社会危机的加深,使美国在同苏联争霸中,日益处于不利的地位……1971年6月,尼克松又在堪萨斯的一次讲话中提出今天世界上有五个力量中心(美国、苏联、西欧、中国和日本)的看法。为了适应这种新的形势,并改善美国在同苏联争霸中的不利环境,所以,尼克松决定要在中国“为自己找个可以依靠的有利地位”。

——摘编自方连庆《战后国际关系史》

材料二1972年2月尼克松访华,跨出了改善中美关系的第一步。2月28日,中美双方在上海发表了《联合公报》,这是中美关系的一个重要转折点。标志着中美两国关系进入了一个新时期,这对世界形势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此后,双方的贸易、科技和文化往来逐渐增多……与此同时,为进一步促进两国关系的正常化,中美双方政府官员也在不断进行接触。

——摘编自谢益显《中国外交史》

材料三二战结束后,日本政府长期执行追随美国、敌视中国的政策。50年代以来,随着中日两国民间贸易和人员往来的增多,日本各界人士要求回复中日邦交的呼声越来越高……1972年2月尼克松访华对日本产生极大的震动。日本把美国的这种举动视为“越顶外交”……1972年9月29日,中日两国建立外交关系。

——摘编自王圣心《当代国际关系》

材料四田中首相来我国访问,揭开了中日关系史上新的一页。在我们两国的历史上,有着两千年的友好来往和文化交流,……值得我们珍视。但是,自从1894年以来的半个世纪中,由于日本军国主义者侵略中国,使得中国人民遭受重大灾难,日本人民也深受其害。前事不忘,后事之师,这样的经验教训,我们应该牢牢记住。

(1)外交决策的制定往往基于国家利益的考量。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分析中美努力推动双方关系走向正常化是基于怎样的考量。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美关系走向正常化的关键问题是什么?怎样理解《联合公报》的发表是中美关系发展的一个转折点?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日本对美国“越顶外交”的举动作何反应?分析日本对华政策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重大改变。

(4)综合材料三、四并结合甲午战争以来中国百年史,试从日、中两方面阐释周恩来所指出的“前事不忘,后事之师”的含义。

 

(1)美国方面的考量:①随着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美国认识到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重要作用和孤立中国政策的失败;②美国深陷越南战争的泥潭,国内经济增长放缓,在与苏联的争霸中处于守势,同中国改善关系将有利于增加遏制苏联的资本。 中国方面的考量:①改善和提高中国的国际地位;②应付苏联对中国的威胁;③解决台湾问题,维护祖国的统一。 (2)关键问题:台湾问题。 理【解析】 ①中美两国结束长期敌对状态;②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③美国承认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④两国官方与民间往来逐渐增多。 (3)反应:1972年,日本于中国签署《中日联合声明》,赶在美国之前与中国建立了外交关系。 改变的原因:①中美两国关系的缓和;②中日民间往来增多;③日本各界要求恢复中日邦交;④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⑤符合日本国家利益的需要。 (4)日本:甲午战争及三十年代的侵华战争等给中国人民带来深重灾难;日本人民也深受其害;应深刻反省侵略历史;以史为鉴,珍爱和平;等等。 中国:甲午战争以来,面对列强的侵略,中国人民进行了长期的反侵略斗争;铭记历史,开创未来;等等。 【解析】第(1)问,根据材料一“越南战争的沉重负担,国内政治、经济以及社会危机的加深,使美国在同苏联争霸中,日益处于不利的地位……为了适应这种新的形势,并改善美国在同苏联争霸中的不利环境”并结合所学知识得出美国方面的考量:①随着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美国认识到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重要作用和孤立中国政策的失败;②美国深陷越南战争的泥潭,国内经济增长放缓,在与苏联的争霸中处于守势,同中国改善关系将有利于增加遏制苏联的资本。中国方面的考量:①改善和提高中国的国际地位;②应付苏联对中国的威胁;③解决台湾问题,维护祖国的统一。 第(2)问,由材料二信息得出中美关系走向正常化的关键问题是台湾问题。“理解”,依据所学知识从中美两国结束长期敌对状态;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美国承认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两国官方与民间往来逐渐增多等角度回答。 第(3)问,“反应”由材料三信息得出:1972年,日本于中国签署《中日联合声明》,赶在美国之前与中国建立了外交关系。“原因”,结合所学知识从中美两国关系的缓和;中日民间往来增多;日本各界要求恢复中日邦交;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符合日本国家利益的需要等角度思考。 第(4)问,依据材料三、四并结合甲午战争以来中国百年史得出日本:甲午战争及三十年代的侵华战争等给中国人民带来深重灾难;日本人民也深受其害;应深刻反省侵略历史;以史为鉴,珍爱和平。中国:甲午战争以来,面对列强的侵略,中国人民进行了长期的反侵略斗争;铭记历史,开创未来。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如果以“两极格局的确立与解体”为题撰写专著,贯穿全书的主线应该是,美苏两国

A. 根本利益的趋同    B. 军事冲突的加剧

C. 国家实力的消长    D. 敌对意识的淡化

 

查看答案

20世纪50年代中期,美国一位著名黑人爵士乐演唱家,在美国新闻署的资助和安排下,多次赴非洲等地巡演,赢得了大量歌迷,很多人通过他的演唱知道了美国。美国政府机构支持该演唱家海外巡演的主要目的是

A. 争取国内黑人选民支持

B. 展示美国的经济实力

C. 抵制不结盟运动的发展

D. 与苏联争夺中间地带

 

查看答案

1950年1月,英国宣布承认新中国:1954年6月,中英互派代办;1972年3月,中英关系升格为大使级外交关系。在这一进程中,起决定性作用的因素是

A. 中美关系的发展演变

B. 冷战背景下中英两国的现实需要

C. 欧共体对华政策的变化

D. 中英两国意识形态对抗的逐渐消失

 

查看答案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新中国的重要政治制度。在我国五个民族自治区中,最早和最晚建立的是

A. 内蒙古自治区、西藏自治区

B. 内蒙古自治区、宁夏回族自治区

C.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宁夏回族自治区

D. 广西壮族自治区、西藏自治区

 

查看答案

中国大地从南到北、从珠江三角洲到长江三角洲,处处燃烧着革命的火焰,使“孙中山先生致力国民革命凡四十年还未能完成的革命事业,在仅仅两三年之内,获得了巨大的成就”。这一“革命的火焰”

A. 促进了国共两党进一步合作

B. 完成了民主革命任务

C. 实现了孙中山的革命目标

D. 动摇了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根基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