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明代御瓷的烧造,即以全部官搭民烧计,也只占民窑生产能力的0.8%;在丝织业中,民...

明代御瓷的烧造,即以全部官搭民烧计,也只占民窑生产能力的0.8%;在丝织业中,民间机户至少是官局工匠的3倍:在冶铸业中,即使朝廷铸币,也仰仗民铜。该材料体现了

A. 私营手工业超过官营占主导地位

B. 海禁政策造成了官营手工业的衰落

C. 政府重农抑商政策已经发生改变

D. 私营手工业代表生产技艺最高水平

 

A 【解析】材料从瓷器制造、丝织业和冶铸业比较官营手工业和民营手工业比例,显然后者远远超过了前者,故A正确;海禁政策与国内手工业没有直接关系,故B错误;古代一直重视重农抑商政策,故C错误;官营手工业产品质量仍然占据主导,故D正确。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学者温铁军认为:在资源匮乏、总体自然条件不适宜农业生产的情况下,若没有农民的辛劳和智慧,任凭什么先进的理念和制度设计,恐怕都无法让中国养活占世界20%的庞大人口。其强调的主旨是

A. 赞誉中国农民的勤劳勇敢

B. 评价中央集权的制度优势

C. 剖析人多地少的生产压力

D. 肯定传统农业的精耕细作

 

查看答案

明代中叶以后,土地押租制流行。而佃农的佃权,即土地经营权,即是有偿取得,遂可以有偿转佃和出典。这反映了

A. 小农经济的制度困境    B. 土地经营权的商品化

C. 租佃土地制度的兴起    D. 传统经济政策的动摇

 

查看答案

康熙年间,钱塘人俞森在《荒政丛书》中记载:“一妇每日纺棉三两,月可得布二匹,数月之织,可供数口之用,其余或换钱易粟,或纳税完官。”材料表明当时

A. 农本商末观念开始改变    B. 小农经济并非是完全封闭的

C. 农村商品经济相当发达    D. 纺织业是农村家庭支柱产业

 

查看答案

帝王们也是经济人,也要追求效用最大化,他们的政策选择也受到客观条件的制约。社会结构和政治经济制度,都是经济人在特定资源环境下理性选择的结果。按此观点来解释重农抑商政策的话,下列结论中可以成立的是

A. 重农抑商政策的主要目的是保证封建政府的财政收入

B. 重农抑商政策始终是中国古代帝王的明智选择

C. 重农抑商政策确保了封建经济收益的最大化

D. 重农抑商政策贯穿于整个中国古代

 

查看答案

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书社”,“以社之户口,书于版图,也就是把村社的户口、土地写画在版上。书于版图的村社也就被称为书社”。“书社的出现

A. 加重了农民负担    B. 便于政府征收赋税    C. 解决了土地兼并问题    D. 确立了土地私有制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