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民主法制是人类孜孜以求的理想,也是中国人民长期为之奋斗的目标。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民主法制是人类孜孜以求的理想,也是中国人民长期为之奋斗的目标。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在一个世纪的历史上,第一次建立起一个具有较为合理的政治制度的、安全可靠值得信赖的政府(即使它不能提供政治上的自由和民主),这本身就是一项重要的历史成就,而且也是一项独一无二的成就……孙中山称之为‘一盘散沙的中国,迅速凝聚成一个具有强烈的民族使命感的强大的现代民族国家。

——《毛泽东的中国与后毛泽东的中国》

材料二如果做更深入的思考就会发现……难以准确把握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造成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这一错误不可避免地使人民内部矛盾不是以法律化、制度化的民主方法来解决……从而混淆了国体民主和政体民主,把精力过多的集中在国体民主上而忽视了本应是重点的政体民主建设。与此相适应,党的治国方略、方式就不是与法律化、制度化民主政治建设相适应的“依法治国”,而只能是适合阶级斗争的“政策治国”……以上三方面交织在一起,相互强化,最终导致“文革”悲剧。

——宋新滨《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及启示》

材料三为了保障农村村民实行自治,由村民群众依法办理自己的事情,发展农村基层民主,促进农村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根据宪法,制定本法……村民委员会是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

——1998年第九届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第五次会议决议

(1)据材料一,指出新中国民主政治建设的前提。针对“它不能提供政治上的自由和民主”这一谬误,列举建国初期民主政治建设的主要成就。

(2)据材料二,指出“文化大革命”时期民主法制遭到破坏的原因是什么?作者认为解决问题的主要策略是什么?

(3)材料三反映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创立的一项什么制度?该制度有何特点?

(4)综合上述材料,概括我国民主政治建设发展历程的阶段特征。从中你可以得到什么认识?

 

(1)前提:强大的现代民族国家的建立(新中国的成立)。成就:创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等具有中国特色的民主政治。 (2)原因:没有准确把握当时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左”倾错误发展到“以阶级斗争为纲”;忽视政体民主建设,仅依靠“政策治国”。策略:依法治国。 (3)制度:农村基层民主制度。特点:广泛性、直接选举等特点。 (4)特征:新中国成立:初建;“文革时期”:曲折;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发展完善。认识:民主政治建设的长期性;民主政治建设依据国情;民主政治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等。 【解析】试题分析:(1)本题要紧扣材料,将材料依据标点符号分成不同的段落,形成不同的中心,概括即可答出答案。第一小问,由“强大的现代民族国家”可知,“前提”应是新中国的成立;第二小问“成就”,旨在回答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实施民主政治建设的三大制度。 (2)本题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第一小问,可依据“难以准确把握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忽视了本应是重点的政体民主建设”等信息进行归纳;第二小问“策略”,由材料信息不难判断应为“依法治国”。 (3)本题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第一小问,由“为了保障农村村民实行自治,由村民群众依法办理自己的事情,发展农村基层民主,促进农村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根据宪法,制定本法。”可知应是农村基层民主制度;第二小问,可从民主范围和民主形式的角度来概括具有广泛性、直接选举等特点。 (4)本题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第一小问,可结合我国民主法制建设的曲折发展的历程进行归纳;第二小问为开放型题目,认识要从民主政治建设的长期性、艰巨性、必然性等方面分析也可结合自身认知特点概括作答,言之有理即可。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苏联问题专家郑异凡指出:俄文本身并无余粮的意思,而是指征收(摊派)粮食。所谓余粮实际上由国家和军队的需要确定,国家先确定所需要粮食数量,然后分配给各省、县和村。据此作者认为

A. “余粮指农民口粮之外的多余粮食

B. 政府征收严重损害了农民的利益

C. 政府征收措施在苏俄一直延续

D. 政府征收考虑了农民的基本生活

 

查看答案

黄仁宇评价苏俄(联)的某段历史认为:它没有预定的计划,只不过是仓皇应付非常态的各种措施。它如果有任何中心思想的话,也不过是起于动员时的群众心理。这种看法反映了(     )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仓促性

B.新经济政策执行的必要性

C.斯大林模式实施的片面性

D.赫鲁晓夫改革的局限性

 

查看答案

马克思曾说过:“一切真正的危机的最根本原因,总不外乎群众的贫困和他们有限的消费,资本主义生产却不顾这种情况而力图发展生产力,好像只有社会的相对消费能力才是生产力发展的界限。”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为缓解这一现象采取的措施是

A. 采取“混合经济”模式

B. 推动新经济的兴起

C. 减少国家对经济的干预

D. 建立“福利国家”制度

 

查看答案

1933年3月,上任不到二十天的罗斯福就向国会正式提交了一份计划——准备组建民间资源保护队, 并在3月的最后一天获批成立。7月1日,距罗斯福做出这个古怪的决定还不到4个月,他设定的25万招聘人数的目标就已达成。这一古怪计划所起到的最直接的结果是(    

A.扩大就业机会              B.缓和社会矛盾

C.恢复发展生产               D.保护资源环境

 

查看答案

“兹宣布,我国已存在可能导致广泛失业和产业解体的全国紧急状态,这使州际贸易和国外贸易深受其累,影响了公共福利,并损害了美国人民的生活水平。”为此美国国会通过了

A. 《紧急银行法》

B. 《全国工业复兴法》

C. 《财产税法》

D. 《全国劳工关系法》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