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甲午战争以后, 越来越多的民族企业的商业广告在其产品名称前特地加上“国货” 二字...

甲午战争以后, 越来越多的民族企业的商业广告在其产品名称前特地加上国货二字, 金叶牌国货线毯”、“无敌牌国货牙粉”、“顶上国货,金马牌香烟等。这种现象增多的主要原因是

A. 民族企业发展迅速    B. 实业救国深入人心

C. 政府提倡消费国货    D. 列强经济侵略加深

 

D 【解析】我国民族企业的商业广告中产品名称前特地加上“国货” 二字是甲午战后提倡国货、抵制外货的体现,抵制外国货恰恰反映了外国货在华过多,所以是列强经济侵略加深的原因所致,故选D;实业救国思潮是导致民族工业发展的原因,民族工业发展是提倡国货运动的前提条件,AB均与题意不符,故排除AB;C不符合史实,故排除。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江苏川沙的女工本来纺织土布,鸦片战争后,洋纱洋布盛行,土布因之减销。很多女工迁至上海,进洋纱厂、洋布局做工。这说明(  )

A. 在外商企业刺激下民族工业兴起    B. 妇女成为劳动力市场的主力军

C. 自然经济受外国经济侵略而消失    D. 近代工业发展促进人口的流动

 

查看答案

1902—1903,英、美、日先后与中国签订《通商航行条约》,规定华商在各处设厂制造须与洋商在通商口岸设厂一样,由海关征收“出厂税”。这一条款的施行

A. 使列强控制了中国的海关税    B. 不利于中外企业间公平竞争

C. 净化了民族工业的发展环境    D. 结束了民族工业的短暂春天

 

查看答案

有学者在解释明清江南经济发展时提出“内卷化”理论。这一理论认为,由于人口的急剧增长,在小农经济的经济总量不断增长的事实下,以家庭为单位的小农经济个体中单个人的劳动效率一直得不到有效提高。这种“没有发展的增长”可以用来解释

A. 中国古代经济重心的转移

B. 精耕细作生产方式的转型

C. 明清资本主义萌芽的迟滞

D. 农产品商品化程度的提高

 

查看答案

据《史记?平准书》记载,西汉初期,“富商大贾或贮财役贫,转毂百数,废居居邑(贱买贵卖,囤积居奇),封君皆低首仰给。冶铸煮盐,财或累万金,而不佐国家之急,黎民重困”。这反映出当时(  )

A. 民营作坊己经超过官营手工业    B. 政府积极推行重农抑商的政策

C. 富商大贾对社会产生一定影响    D. 政府为商业的发展提供宽松政策

 

查看答案

《御倭杂著》载:“商道不通,商人失其生理,于是转而为寇。寇与商同是人也,市通则寇转而为商,市禁则商转而为寇。华夷同体,有无相通,实理势之所必然。”这主要反映了

A. 重农抑商政策的危害

B. 小农经济的脆弱

C. 社会矛盾的日益激化

D. 海禁政策的恶果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