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中国近代经济史(1895-1927)》是一部专论清末民初中国经济史的学术专著,...

《中国近代经济史(1895-1927)》是一部专论清末民初中国经济史的学术专著,该书在论述中国资本主义发展道路的同时,也阐述了“近代中国的产业革命精神”。这种中国特色的“产业革命精神”主要在于追求

A. 实业救国    B. 发展资本主义    C. 民族独立    D. 实现民主政治

 

A 【解析】材料中的“产业精神”是指在中国面临民族危机之时,民族资本家倡导“实业救国”追求民族独立以及国家统一的愿望,这符合当时救过的主潮流,故答案选A。其他三项均不符合题意。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19世纪,我国有一类企业:“设总办、督办、会办、帮办、提调等主持运营,多由现任官员兼任,其薪俸亦以官阶而定,实际上是一个政府衙门。”这类企业最有可能是

A. 在华外商企业    B. 民族资本主义    C. 洋务企业    D. 官僚资本主义

 

查看答案

为了避免各家竞相降价揽载的“自杀性竞争”,1878~1884年,刚刚成立不久的轮船招商局与英国的太古、怡和公司先后三次达成协议——《齐价合同》,中外公司在各条航线上共同议定统一的价格,确定水脚收入和货源分配方案。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 其争“利”思想一开始就是不现实的    B. 招商局的经济实力得到了外商的认可

C. 其主要目的是从根本上驱逐外国侵略势力    D. 与外商相互勾结,损害了国家的利益

 

查看答案

近代中国导致“耕”与“织”分离的最初因素是

A. 民族资本企业的产生    B. 外国商品的入侵

C. 洋务企业的诞生    D. 中国棉花生产的大量出口

 

查看答案

“苏伊士运河和巴拿马运河先后贯通;大西洋海底电缆和太平洋海底电缆相继铺成;一些大洲也建成横贯大陆的铁路。”这充分反映了世界市场的最终形成离不开

A. 水路和陆路交通的发展    B. 交通的改进和通讯技术的发明

C. 输变电技术和长途运输的进步    D. 新科技革命的重大贡献

 

查看答案

观察下边的示意图。引起1760年以后图示变化的主要原因是英国棉花输入量变化

A. 棉纺织工厂的大量建立

B. 棉纺织业普遍采用机器大生产

C.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建立

D. 海外市场的不断扩大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