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薛福成在一份代李鸿章所拟的奏疏中说:以前“中国与英法两国立约,皆先兵戎而后玉帛,...

薛福成在一份代李鸿章所拟的奏疏中说:以前“中国与英法两国立约,皆先兵戎而后玉帛,被其迫胁,兼受蒙蔽,所定条款,吃亏过巨,往往有出全球公法之外者”。以后事有“上侵国家利权,下夺商民生计”者,“皆可引万国公法直言斥之”。据此可知,洋务派

A. 初步具备近代外交思想

B. 认为国势弱导致民族危机

C. 着力抗击列强外交胁迫

D. 推行对外妥协的外交政策

 

A 【解析】从薛福成的奏疏中可以看出,“皆可引万国公法直言斥之”体现出不通过战争方式来解决问题,而是通过国际外交手段来争取利益,由此可以得出这一思想已经具备近代外交观念,本题选择A选项。B选项错误,材料强调的是解决方式的问题,而不是原因;C选项没有抓住材料的重点,材料强调的是如何解决外交问题;D选项错误,与材料的内容含义相悖。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晚清官员出洋学习发端,但常被诬为卖国;甲午战后,清政府开始主动派出;20世纪初,清政府颁布了奖励职官游学游历,发起四次集中派遣行动。这一历程

A. 反映了清政府天朝上国观念的逐步动摇

B. 表明了清政府逐步沦为“洋人的朝廷”

C. 为清末新政的成功创造了有利环境

D. 标志着清政府“中体西用”思想的松动

 

查看答案

在封建社会,权力监督是主要的甚至是唯一的权力约束,权力监督中的权力是一种外在的权力,缺乏独立性及对监督权本身的制约。材料表明了

A. 中国古代权力监督的实际效能有限

B. 中国古代监督权力处于权力的核心

C. 中国古代监督权力没有受到制约

D. 中国古代监督权的职能混淆不清

 

查看答案

明代某士人指出:“闽省土窄人稠,五谷稀少。故边海之民,皆以船为家,以海为田……一旦禁止,则利源阻塞,生计萧条……万一乘风揭竿,扬帆海外,无从追捕,死党一成,勾连入寇。”这一言论意在说明

A. 闽省之民皆以海为生

B. 闽省渔业发达的原因

C. 沿海贸易网络的形成

D. 海禁政策的弊端所在

 

查看答案

明太祖明令各府州县只能有一个大寺观,禁止四十岁以下妇女当尼姑,并严集寺院收童憎;二十岁以上的青年出家,须经父母申请,官府批准,三年后赴京考试,不合格者遣发为民。这些做法

A. 严格限制佛教的信众规模

B. 是为了提高僧尼佛学水平

C. 有利于保障农业生产发展

D. 维护宋明理学的正统地位

 

查看答案

南宋时期对日贸易有所改观。自1167年平清盛就任太政大臣后,日本开始改变“自我封锁”政策,推动对外贸易,宋商频繁前往九州的博多、今津一带,双边贸易逐渐进入高潮。以上可以说明

A. 外贸税收成为南宋国库重要来源

B. 日本放弃了贸易封锁政策

C. 经济政策调整有利南宋贸易发展

D. 南宋朝贡贸易有重大发展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