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下表为唐前期官制表,对其解读准确的是 太宗时 中书省(中书令) 门下省(侍中) ...

下表为唐前期官制表,对其解读准确的是

太宗时

中书省(中书令)

门下省(侍中)

尚书省(左右仆射)

高宗时

西台(右相)

东台(左相)

中台(左右匡政)

玄宗开元初年

紫微省(紫微令)

黄门省(黄门监)

尚书省(左右丞相)

 

 

A. 三省制只存在于唐太宗时期

B. 中书省、尚书省长官方为宰相

C. 行政权力逐渐向尚书省集中

D. 中枢权力体制整体相对稳定

 

D 【解析】从材料内容看,虽然唐朝前期各个皇帝在位时官制的名称是有差异的,但是基本维持了三省的状态,中枢的权力相对稳定,因此本题选择D选项。A选项错误,三省制依旧存在,虽然名字变化但是实际内容没有变化;B选项错误,三省的长官都是宰相;C选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出尚书省权力增加的趋势。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以下是河南内黄杨庄西汉时期属魏郡繁阳县(繁阳西接内黄,今天内黄县的大部地区属繁阳境)农村聚落遗址宅院分布图。该聚落遗址表明出当时

A. 小农经济相对安定富足

B. 自然村落聚居相对分散

C. 重农政策得到较好贯彻

D. 小农经济崇尚封建迷信

 

查看答案

西汉官方孝德教育呈现出神秘化的倾向,“孝”从政治伦理范畴中提升出来,发展为宇宙间无所不在的最高准则,为引导人们崇尚孝德,统治者

A. 推动了儒释道融合

B. 革新了选官制度

C. 提出家国一体观念

D. 设刺史以察民情

 

查看答案

在商代早期的甲骨卜辞中,“帝”的卜辞较多,其含义往往指“天神”。到商朝末期,“宗”类卜辞的增加,“帝”逐渐消失,“帝”成为先王的祭称。这反映了

A. 宗教祭祀仪式简化

B. 宗法嫡庶关系确立

C. 人的主体意识增强

D. 天人合一理论成型

 

查看答案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张元济(1867—1959),光绪十八年进士,曾任总理衙门章京等职,支持戊戌变法。变法失败后,张遭“革职永不叙用”,后经李鸿章介绍,入南洋公学(近代著名官办高等学堂,今上海交大前身)任译书院主事兼总校,开始编译出版教材和参考书籍,实现了人生第一次跨越。在这期间,张元济主持出版的最有影响的书籍是严复翻译的《原富》(即英国亚当·斯密著《国富论》)。

1902年张辞去南洋公学职务,到商务印书馆筹建编译所。至此,张元济实现了人生第二次大跨越。1902年《钦定学堂章程》颁行,教育改革思潮再次兴起,编写得体、符合教育科学规律的教材成为不可或缺的一环。张把握住了历史机遇,1903年推出中国第一套现代教科书——“最新教科书”,1912年又推出“共和国教科书”,为变革中的国家确立了全新的文化标准。

——据张人凤《戊戌到辛亥期间的张元济》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世纪末20世纪初张元济两次人生抉择中的身份转换。概括他对近代中国社会进步所做出的贡献。

(2)以张元济为例,说明社会环境对历史人物人生抉择的影响。

 

查看答案

【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整个1949年,尽管朝鲜半岛局势紧张,但由于中国忙于准备解放台湾,苏联又不想在朝鲜与美国发生直接军事冲突,故中苏双方均不主张在朝鲜采取军事行动。毛泽东访苏期间,由于苏联不愿放弃既得利益,双方在是否签订一个新的条约问题上分歧较大。最终,经过近两个月的艰苦谈判,新的条约《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签订。中国在1945年失去的大部分东西在不久的将来就可以收回,而苏联曾经实现的远东战略目标至迟到1952年底将不复存在。

就在斯大林与毛泽东谈判中苏奈约期间,苏联改变了对朝鲜半岛的政策。金日成在1950年4月从莫斯科回国后秘密访问北京,其目的是向中国“通报他们以武力统一国家的意图和在莫斯科会谈此问题的结果”。直到这时,斯大林才第一次向中国领导人表明,苏联在这一问题上的态度发生了变化。在这种情况下,毛泽东就不便再提出反对意见了。

——据沈志华《毛泽东、斯大林与朝鲜战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苏谈判过程中体现出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中苏谈判产生的影响。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