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1900年6月21日、清政府颁布“向各国宣战整旨”。时任两广总督的李鸿章认为“若...

1900年6月21日、清政府颁布“向各国宣战整旨”。时任两广总督的李鸿章认为“若不量力而轻于一试,恐数千年文物之邦,从此已矣”故覆电朝廷:“此乱命也,粤不奉诏”。由此可知,李鸿章

A. 认识到清政府盲目自大

B. 对列强侵略持无所谓态度

C. 严重缺乏近代外交意识

D. 已经成为列强在华代理人

 

A 【解析】清政府对各国宣战,但地方政府不仅不遵守中央命令,并且与列强签订保护协议,说明清朝中央政府对地方的控制大大减弱,清政府的中央集权面临严重危机 ,且清政府盲目自大,故选A;其他选项与题意无关,排除。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近代“变局”一词出现于鸦片战争后,如1856年薛福成上书曾国藩时说:“方今中外之势,古今之变局也”,此后朝野上下普遍使用“变局”一词。这反映出

A. 民族危机日益加深

B. 民族意识开始觉醒

C. 陈腐观念逐渐淡化

D. 学习西方成为共识

 

查看答案

帝尝召缙等日:“尔七人朝夕侍左右,朕嘉尔勤慎……因各赐五品服。”又以立春目赐缙等金绮衣,与尚书埒(等同),缙等入谢,帝日:“代言之司、机密所系,且旦夕侍朕,稗益不在尚书下也。”据此判断,下列关于明朝内阁制说法正确的是

A. 材料中的两个“帝”是指明太祖

B. 内阁官员与六部尚书地位相等

C. 内阁是协助皇帝处理国政的重要机构

D. 内阁代替皇帝处理机密的重要事务

 

查看答案

清朝原来有一个“通政使”机关,凡是京官奏本,地方官的本章、题本,都先交到通政司,经审阅后再行转呈。后来,专折不经通政司,直接呈给皇帝,封面上并不写明奏事者的姓名,奏事者亲自送到御书房,面交太监,等皇帝批复之后,又亲自到御书房领回。这一变化主要

A. 加剧了清朝宦官专权乱政

B. 提升了御书房的决策权力

C. 提高了皇帝独裁专制程度

D. 加强了王朝对臣子的监督

 

查看答案

两汉时期,皇帝的舅舅、外祖父按例封侯;若皇帝幼小,执政大臣也主要从他们之中选择。这被当时人视为“安宗庙,重社稷”的“汉家之制”。汉代出现外戚干政的根源在于

A. 皇帝依靠外戚抑制相权

B. 君主专制制度

C. 母族亲属关系受到重视

D. 刘姓诸侯王势力强大

 

查看答案

钱穆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中说:“至秦汉时期,……一切贵族家庭都倒下了,原本只有一个家,此刻变作了国家。”秦汉时期得以“化家为国”,其直接因素是当时

A. 世官制转为察举制

B. 分封制转为郡县制

C. 神权转为王权

D. 百家争鸣转为独尊儒术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