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下表选项中,材料与结论之间逻辑关系正确的是 选项 材料 结论 A 1955年,新...

下表选项中,材料与结论之间逻辑关系正确的是

选项

材料

结论

A

1955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

我国确立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B

1956年,中国共产党确立与各民主党派实行“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初步形成

C

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确立了新中国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方向和途径

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确立

D

1992年海峡两岸达成了“九二共识”

两岸关系取得突破性进展

 

 

A. A

B. B

C. C

D. D

 

D 【解析】1992年海基会和海协会达成“九二共识”,是两岸关系发展的一次历史性突破。D项说法正确,故答案为D项。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在1949年的《共同纲领》中即已规定,1954年宪法正式确认,排除A项;1956年“长期共存,互相监督”方针的提出,使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发展到一个新阶段,排除B项;1956年三大改造完成,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确立,排除C项。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全面抗战爆发后,国民党制定了与日本拼消耗,打阵地战的持久消耗战略。到1938年11月,国民党调整了其抗战战略,强调“政治重于军事,游击战重于正规战,变敌后方为前方,用三分之一力量于后方”。这一变化表明国民党

A. 抗战重心转移到敌后战场

B. 抛弃了片面抗战路线

C. 赞同中共的政治军事主张

D. 认可敌后游击战作用

 

查看答案

1932年3月,国民党四届二中全会通过一系列议案:军队应以国防为主目的,剿匪为副目的,同时并当积极改进,务适于国防之用;陆军应依据常备兵额为有程序的编遣,海军以能供国防上防御为目的;决定以洛阳为行都,以长安为陪都。这反映了国民政府

A. 放弃了“攘外必先安内”政策

B. 集中全力剿灭中国共产党和红军

C. 为应对日本的侵略作抗战准备

D. 通过迁都改善中国民族工业布局

 

查看答案

国民革命与俄国二月革命存在相似之处,主导方向是资本主义的,但又由于相似的国情,在革命中,无产阶级显示出了惊人的能量,而最后革命的领导权都落入资产阶级之手,而接下来中国确实是走了十月革命的道路。中国走的“十月革命的道路”

A. 指导中国的革命最终取得了胜利

B. 是农村包围城市的正确道路

C. 不符合中国的具体国情

D. 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国情结合的产物

 

查看答案

民国十六年一月出版的《中国农民问题》记载:“凡我军所到,农民必担茶担水,以相慰劳,跋涉险阻,以为向导。常有手持木棍,截击敌兵,夺其枪械,以为我军效力。”材料中所提及的“军”和事件指的是

A. 工农红军和土地革命

B. 湖北新军和国民革命

C. 国民革命军和北伐

D. 八路军和抗日战争

 

查看答案

在中共二大上,毛泽东说:“我们无产阶级有自己的阶级利益,民主主义革命成功了,无产阶级只不过得到了一些自由和权利,还是不能完全解放。而且民主主义成功,幼稚的资产阶级便会迅速发展,与无产阶级处于对抗地位。因此无产阶级便必须对付资产阶级,实行‘与贫苦农民联合的无产阶级专政’的第二步奋斗。如果无产阶级的组织能力和战斗力强固,这第二步奋斗是能跟着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后即刻成功的”。对这段话理解正确的是

A. 毛泽东对新三民主义持赞成态度

B. 提出无产阶级应掌握民主革命领导权

C. 民主主义革命后应开展社会主义革命

D. 呼吁加快与国民党合作开展民主革命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