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下面图片反映了1914年塞尔维亚青年普林西普被捕的情形。南斯拉夫某城有一块石碑,...

下面图片反映了1914年塞尔维亚青年普林西普被捕的情形。南斯拉夫某城有一块石碑,碑文是:“1914年6月28日,加夫里诺·普林西普在这里用他的子弹,表达了我们人民对暴虐的反抗和自由的向往。”当时“他的子弹”射向

A. 德国皇帝威廉二世

B. 奥匈皇储斐迪南大公

C. 法国国王路易十四

D. 俄国沙皇尼古拉二世

 

B 【解析】材料反映了萨拉热窝刺杀事件,塞尔维亚青年普林西普的子弹射向奥匈皇储斐迪南大公,故B正确;萨拉热窝刺杀事件与德国皇帝威廉二世无关,故A错误;法国国王路易十四和俄国沙皇尼古拉二世也不是萨拉热窝刺杀的对象,故CD错误。故选B。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1914年8月2日英德双方谈判时,德国首相指出:“你们是否要为一张废纸(指保证比利时中立的条约)和我们开战?”英国首相劳合·乔治说:“我们承担着光荣的责任,要保卫一个弱小邻国的独立、自由与领土完整。如果哪些国家说他们只有在条约对他们有利时才守约,我们就不得不使局势变得只有守约才对他们有利。”对以上材料解读正确的是

A. 英国打算为维护比利时的中立而对德作战

B. 英国打算为维护国际公约的尊严而对德作战

C. 英国打算以武力逼迫德国遵守《凡尔赛和约》

D. 英国打算以武力阻止德国势力的扩张

 

查看答案

20世纪前半期,随着战争与技术创新的关系日益密切,技术创新不再只是一种商业活动,它同样会发生于诸如医疗和战争之类种种非商业活动中。这里强调的技术创新(     )

A脱离商业活动                        B与社会生产紧密结合

C与战争联系密切                       D迅速转化为生产力

 

查看答案

19世纪初英国多次组织反法同盟,19世纪中期又联合法国在克里米亚战争中打败俄国,之后又长期遏制法国的影响,防止法国称霸欧洲,20世纪初又同法国结盟。这些变化说明

A. 英国的对外政策没有连续性

B. 英法两国的利益没有共同之处

C. 英法两国互相利用

D. 英国对欧洲大陆一贯奉行均势政策

 

查看答案

第一次世界大战被称为是第一场真正意义上世界性战争。形成“世界性”这一现象,从根本上说是因为

A. 飞机、坦克等新科技的使用为“世界性”战争提供了物质和技术基础

B. 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战争影响力一定会非常大

C. 20世纪初世界已经基本形成一个整体,各国各地区之间的联系日益加强

D. 世界殖民霸主英国与新兴工业强国德国之间的矛盾尖锐

 

查看答案

一战前的巴尔干地区出现危机的最主要原因是

A. 石油资源丰富,战略地位显赫

B. 巴尔干各民族之间纷争不断,文化、宗教差异明显

C. 土耳其帝国长期压榨,灾难深重

D. 欧洲列强纷纷插手、干预,争夺激烈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