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有学者认为:“宋代科举官僚们希望自己的上司不是高高在上的君临下界的君主,而是一个...

有学者认为:宋代科举官僚们希望自己的上司不是高高在上的君临下界的君主,而是一个与自己具有相同的人间本性、服从相同的伦理规范、遵守相同的行为准则的君主。与材料中信息不符的是

A. 使君主专制遭到了削弱

B. 目的是维护儒学的统治地位

C. 儒学在宋代有了新发展

D. 希望对君主有道德上的约束

 

A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A项与“宋代科举官僚们希望自己的上司不是高高在上的君临下界的君主”不符;B项由“而是一个与自己具有相同的人间本性、服从相同的伦理规范、遵守相同的行为准则的君主”可以看出正确;C项正确,儒学在宋代发展为理学,对君王有“正君心”方面的规范;D项与“服从相同的伦理规范、遵守相同的行为准则的君主”相符。故本题答案选A。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以下关于明朝“废行省、设三司”的措施评价最正确的是

A. 通过分散地方权力来加强中央集权

B. 是我国地方行政区划制度划时代的变革

C. 有利于加强明边疆管理与开发

D. 政府各部门合作,提高了行政效率

 

查看答案

《旧唐书》说:始封之君谓之太祖。……汉以高皇帝(刘邦)为太祖,而太上皇不在合食之列,为其尊于太祖也。根据材料,刘邦之父未获得庙号的原因可能是

A.刘邦称帝时他已经死亡               B.刘邦与父亲关系不和睦

C.他没有参与西汉政权的建立      D.他是比太祖更加尊贵的太上皇

 

查看答案

汉代官秩仅六百石的三十州刺史,可监督秩三千石的郡守,秩仅千石的御史中丞可察官秩万石之丞相;唐代官仅七品的察院长,可察尚书省。隋、唐时期监察御史也称巡按使主要掌分察州县,还“分察尚书六司,纠其过失,及知太府司农出纳”。可见古代中国

A. 监察官员位高权重

B. 重视监察官员的素质和选任

C. 形成了“以卑察尊,以小制大”的监察制度

D. 形成了相对独立的监察体系

 

查看答案

清人王鸣盛论及汉代官制,“……三公权不及尚书……尚书又不及中书矣……要之士人必不如宦人之犹亲密,这说明汉代(    )

A. 权力重心在中书    B. 皇权逐步加强

C. 外朝受内朝牵制    D. 三省已具雏形

 

查看答案

唐人柳冲说:(隋)罢乡举,离地著,尊执事之吏,于是乎士无乡里,里无衣冠,人无廉耻,士族乱而庶人僭矣。”这一现象主要反映了

A. 以科举取士剥夺了士族特权            B. 王朝面临庶人僭政危机

C. 士族与庶族社会地位变迁              D. 秩序混乱,社会风气破坏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