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1954年,苏联小说家爱伦堡发表小说《解冻》,作品表达作者对社会的看法以及对人性...

1954年,苏联小说家爱伦堡发表小说《解冻》,作品表达作者对社会的看法以及对人性的一种信念,映射当时苏联社会官僚主义横行,在计划经济体制下人们只关心经济指标而忽略人文关怀。这一作品

A. 描述苏联社会“解冻”后春天的到来

B. 受同期西方流行文学的影响

C. 高扬人道主义旗帜,对社会进行评判

D. 反映苏共二十大精神的影响

 

C 【解析】解冻文学是对传统斯大林模式计划经济体制下忽略人文关怀的批判,C正确;材料只是说明解冻文学,并不是阐述影响,A错误;解冻文学是苏联文学一个方面,没有受到西方文学影响,B错误;苏共二十大是1956年召开,D错误。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17世纪和18世纪,英国的工场手工业在棉织、采矿、冶金、制盐、玻璃等行业中迅速兴起。工场手工业内部分工也同时发展起来,生产技术不断改进,劳动工具日趋专门化。这些发展

A. 反映了英国工场手工业领先世界

B. 推动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胜利

C. 说明民主代议制的确立

D. 为工业革命准备物质技术条件

 

查看答案

鉴于昔日雅典旧有的四个部落存在着贵族世家对整个城邦的政治体系的掌控,克里斯提尼决心重组雅典整个部落制度。这次改革的主要影响是

A. 打破政治活动中的血缘关系

B. 推行抽签选举法

C. 剥夺贵族成员参政议政权力

D. 建立五百人会议

 

查看答案

这次会议标志着改革开始由农村走向城市和整个经济领域,由此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进入了第二阶段,即改革的展开阶段。这次会议是

A. 中共十四大

B. 十一届三中全会

C. 七千人大会

D. 十二届三中全会

 

查看答案

1927年8月7日,中共中央在汉口召开紧急会议。会议指出:“共产党现时最主要的任务是有系统地、有计划地、尽可能在广大区城中准备农民的总暴动,要注意武装工人及暴动巷战等军事训练,即刻准备明应乡村农民的暴动,而推翻反革命的政权。”这反映了当时的中共

A. 以领导工人运动为中心任务

B. 坚持“城市中心论”

C. 工作重心由城市转向农村

D. 决定发动南昌起义

 

查看答案

赫德说:“义和团运动虽无人才,无器械,一败涂地;然其始羽檄一飞,四方响应。自今以往、此种精神必更深入人心,弥漫全国。他日又必有义和团子孙,辇格林之炮,肩毛瑟之枪,以行今日义和团未竞之志者。”这反映出他认识到

A. 列强瓜分中国的计划无法实现

B. 义和团运动盲目排外

C. 中国人民继续发动义和团运动

D. 武器落后是失败原因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