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据熊志勇、苏浩《中国近现代外交史》等整理 从...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据熊志勇、苏浩《中国近现代外交史》等整理

从以上材料中提取(两条或两条以上)历史信息,拟定一个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写明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

 

评分标准 分值 要求 10~12 所拟论题符合要求,指向明确。能够引用1~2个具体史实,支持论题,对史实的分析准确,由此推导出的结论顺理成章,论述完整、清晰,逻辑严谨,文字通顺。 7~9 所拟论题基本符合要求,指向明确。能够围绕所定论题,阐述自己的观点;所举史实与论题基本构成逻辑关系,论述较完整、清晰,文字通顺。 4~6 所拟论题基本符合要求,指向不明确。所举史实对论题支撑不足,或史实与结论之间逻辑性不强;论述不够严谨,文字较通顺。 0~3 所拟论题不符合要求,指向不明确。论述文字与论题关系不清,或无关系;结论错误;没有逻辑性。文字不通顺。 答案示例: 论题:列强侵略客观上推动了中国外交的近代化 阐述:鸦片战争以前,中国既没有真正意义上的近代外交观念,也没有正式的外交机构,而是将所有中国以外的国家通通视为朝贡国来对待。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迫于列强压力,清政府于1861年设立总理衙门,改变了中国过去只有“理藩”而无外交的局面,推动了中国外交的近代化。1877年,清政府在新加坡设立领事馆,有利于保护侨民利益。八国联军侵华,中国战败后于1901年签订《辛丑条约》,规定清政府改总理衙门为外务部,班列六部之首,客观上进一步推动了外交的近代化。 总而言之,在外力的逼迫下“朝贡外交”体制被打破,清政府开始接受近代外交观念,并逐步建立起自己的外交体制,中国外交走向近代化。 【解析】材料反映了1861年至1946年近代中国外交的相关史实,解题时首先通过阅读材料信息,紧扣设问要求“提取两条或两条以上信息”概括主题。根据材料信息“清政府在北京设立总理各国事务衙门”“清政府在新加坡设立领事馆”“该总理衙门为外务部”等可概括主题为列强侵略客观上推动了中国外交的近代化。根据主题和结合所学知识可从鸦片战争前的外交史实(朝贡外交、没有外交机构)、鸦片战争后的外交史实(设立总理衙门、设立领事馆、外务部)等方面论证主题即可。阐述过程中要求史论结合、语言准确、层次清晰等,答案具有一定的开放性。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中国古代的农业科学技术,到了明清时期有了长足的发展。耕地和整地的农具有代耕架、匐蓑、秧马等。“代耕架”从现代机械角度来看,虽有些简单笨拙,但在中国古代小农经济条件下,能够创造出这样的农具,的确是农业生产工具发展史上的一项创造。作为农业命脉的水利,中国一直非常重视,明清尤然。据统计,明代兴修水利共2270余处,清代3500余处,形成排灌网络。农田水利科学技术著作大量出现,有明代徐光启的《农政全书》与清朝官修的《授时通考》等。明朝中后期以后,原产于美洲等地的一些农作物相继传入我国。18世纪中叶以后,北方山东、河北、陕西等地较为普遍地实行了三年四熟或二年三熟制的多熟耕作制,并出现以蓄力牵引的大型化的深耕细作和以自给性的饲料栽培、家畜饲养并提供肥料的集约化大规模经营。

——摘编自谭黎明《论明清时期农业科学技术的发展》

材料二在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变的过程中,农业起了极其重要的作用。新作物的栽培对农业生产的发展有很大的作用。十六七世纪,随着地理大发现的进展,从其他国家引进了优良的农作物品种,从美洲引进的玉米和土豆对英国农业产量的增加和饮食习惯的改变,起了特别重要的作用。英国在采用新耕作技术方面走在其他欧洲国家的前面,17世纪开始英国就出现了轮作制度,到18世纪中期已经得到大面积推广。在改良农具方面英国也走在前列,18世纪铁犁取代了木犁,新式农具不断出现,1784年,脱粒机出现,先用人力,后改为马力、水力和蒸汽力推动。早在16世纪末和17世纪上半期,英国东部就开始兴修大规模的排水工程,工程由个人和排水公司投资,吸引本国和荷兰有经验的专家和技术人员参加,他们开掘渠道,疏浚河流,修筑堤坝、桥梁和道路,排干沼泽和洼地积水,将其变成可耕地,扩大了耕地面积。16世纪以来,英国出版了大量有关农业的著作。1793年英国建立的分布在全国各地的农业委员会,提供了大量有关农业生产的信息。

——摘编自王章辉《英国经济史》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17、18世纪中、英农业技术发展的相同之处,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其不同之处及产生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英两国农业技术发展对社会转型所起的不同作用。我们可以从中得出哪些启示?

 

查看答案

下列选项中史实与结论之间逻辑关系正确的是

 

 

史实

结论

A

1947年,美、中等23个国家在日内瓦签署了《关税与贸易总协定》

规范化、法制化的世界贸易体系建立起来

B

1961年,第一次不结盟国家和政府首脑会议在南斯拉夫举行,不结盟运动正式形成

广大发展中国家所构成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国际政治舞台

C

1990年10月,民主德国并入联邦德国,实现了两德的统一

“冷战”结束,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

D

2016年6月,英国举行脱欧公投.51.89%的英国公民选择脱离欧盟

世界经济的区域集团化违背了历史发展的潮流

 

 

A. A

B. B

C. C

D. D

 

查看答案

列宁指出:“在一个小农生产者占人口大多数的国家里,实行社会主义革命必须经过一系列特殊的过渡方法,这些方法在工业和农业中的雇佣工人占绝大多数的资本主义发达的国家里,是完全不需要的。”这表明列宁

A. 放弃了直接向社会主义过渡的设想

B. 认为资本主义国家不再需要发展工农业

C. 迫切想改变苏俄落后农业国的面貌

D. 认为沙俄尚不具备社会主义革命的条件

 

查看答案

托克维尔(1805—1859年)认为,现在是到了统治阶级必须通过“限制自由以拯救自由”的时候了。只有这样才能化解社会的冲突,弥合阶级之间的分裂,实现社会稳定。为此,西欧

A. 普遍实行国家干预经济

B. 社会福利制度逐渐形成

C. 真正实现公民自由平等

D. 社会主义运动蓬勃发展

 

查看答案

古希腊的雕塑《掷铁饼者》、《持枪的战土》、《刮汗污的运动家》等,他们都高大雄健,英姿勃发,充满了自信和热情。据此可知,古希腊

A. 注重艺术教育提升公民素养

B. 开创人类体育竞技运动先河

C. 雕塑水平成就突出领先世界

D. 追求完美的体格和人格精神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