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松江府志》载:“壤地广袤不过百里而遥,农亩之入非能...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松江府志》载:“壤地广袤不过百里而遥,农亩之入非能有加于他郡邑也。所由供百万之赋……全赖此(棉织)一机一杼”。《苏州府志》载:“郡城之东,皆习机业。……计日受值”;盛泽镇“俱以蚕桑为业”。《嘉兴府志》载:王江泾镇“多织绸,收丝缟之利,居者可七千余家……”。

 

《湖州府志》载:“俗皆织绢”;“惟湖以蚕……官赋私负咸取足焉”;南浔镇“烟火万家”。

——根据有关明清时期地方史志资料编写

材料二他指出,“有道之世”,“必以厚生为本”。“古之人君,本资讳言财也。……民得其利,则财源通而有益于官;官专其利,则财源塞而必损与民。”他还指出,“自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而人之有私,固情之所以不能免矣。……合天下之私以成天下之公,此所以为王政也。“人君之于天下,不能以独治也,独治之高刑繁矣,众治之而刑措矣”,强调“以天下之权寄之天下之人”。

——摘编自《日知录》《亭林诗文集》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根括明清时期江南经济发展的主要情况。

(2)《日知录》《亭林诗文集》的作者是谁?请您根据材料二提炼其主要思想主张,井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评价。

 

(1)情况:商业经济繁荣;纺织业显著发展;专业市镇兴起;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2)作者:顾炎武。主张:关注民生,不讳言利,主张民得其利;批判“私天下”的君主专制,提出“众治”。评价:其主张是明朝末年社会生产关系变化的具体反映;批判君主专制,提出“众治”,具有进步性;尚未具备近代“民权”意识。 【解析】(1) 根据材料 “惟湖以蚕……官赋私负咸取足焉”“烟火万家”可知商业经济繁荣;根据材料“……全赖此(棉织)一机一杼” “俱以蚕桑为业”“多织绸,收丝缟之利,居者可七千余家……”可知纺织业显著发展;依据“盛泽镇”“王江泾镇”可知专业市镇兴起;根据“郡城之东,皆习机业。……计日受值”可知出现资本主义萌芽。(2)结合所学回答《日知录》《亭林诗文集》的作者。根据材料二“有道之世”“必以厚生为本”“古之人君,本资讳言财也。……民得其利,则财源通而有益于官;官专其利,则财源塞而必损与民。”可知主张为关注民生,不讳言利,主张民得其利;根据材料“合天下之私以成天下之公,此所以为王政也。”“人君之于天下,不能以独治也,独治之高刑繁矣,众治之而刑措矣”“以天下之权寄之天下之人”可知其主张为批判“私天下”的君主专制,提出“众治”。结合所学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潮来评价顾炎武的主张。从产生的背景可知其主张是明朝末年社会生产关系变化的具体反映;从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潮的影响可知其批判君主专制,提出“众治”,具有进步性;尚未具备近代“民权”意识是其局限性。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加试题】仔细研读《1929~1938年各国在世界制造业总产量中所占份额表(%)》(节选)。结合所学知识,下列结论较为合理的是

 

1929年

1932年

1937年

1938年

美国

43.3

31.8

35.1

28.7

苏联

5.0

11.5

14.1

17.6

德国

11.1

10.6

11.4

13.2

英国

9.4

10.9

9.4

9.2

法国

6.6

6.9

4.5

4.5

日本

2.5

3.5

3.5

3.8

 

 

①美国受经济大危机的冲击最大

②统制经济体制的推行有利于经济恢复发展

③各国“经济战”加剧了大危机

④侵华战争转嫁了大危机对日本经济的影响

A. ①②

B. ②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④

 

查看答案

【加试题】观察下图并结合所学知识,雅典卫城的最主要功能包括

①祭祀庆典

②防卫御敌

③公民议政

④体育竞技

A. ①③

B. ②④

C. ①②

D. ③④

 

查看答案

【加试题】有人这样介绍兵马俑三号坑:“在一号坑西端25米处,面积约为520平方米,门前有一乘战车,内有武士俑68个……似为总指挥部,统锁左中右三军,只是没有建成而已。”三号坑位于下图

A.

B.

C.

D.

 

查看答案

【加试题】观察下图。下列与唐都长安有关的表述,较为恰当的是

①设鸿胪寺作为接待外宾的官方机构

②长安城是西来佛教东传的中转圣地

③城市布局蕴含“皇权至上”的理念

④唐代长安开始实行严格的坊市制度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④

 

查看答案

【加试题】如何理解和解释历史,史家们都曾或多或少地表达他们的观点。明代史家章学诚主张“论古必恕……恕非宽容之谓者,能为古人设身而处地也,”英国的柯林伍德指出:“过去的一切都活在史学家的心灵之中,正如牛顿是活在爱因斯坦之中”上述思路最适合于分析

A. 谭嗣同慷慨就义前的心路历程

B. 辛亥革命的历史必然

C. “工农武装割据”的道路选择

D. 英国工业革命的影响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