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关于抗战时期的某次战役,《解放军报》的报道:“经过长达6个小时的战斗,乔沟伏击战...

关于抗战时期的某次战役,《解放军报》的报道:“经过长达6个小时的战斗,乔沟伏击战结束,115师也付出了伤亡600余人的代价,200多位战士长眠在晋北这块热士上。”而1973年出版的日本《滨田联队史》则称该战役是“日军名将板垣征四郎参战以来为‘皇军辉煌的战史’屡创纪录而留下的一次惨败记录的一笔。”这场战役

A. 表明中共积极开辟敌后根据地

B. 反映出国民党军队的消极抗战

C. 反映出正面战场中国共密切配合

D. 谱写了淞沪会战中最悲壮的一幕

 

C 【解析】从材料“乔沟”“115师”“晋北”“惨败记录”可知这是1937年9月的平型关大捷,平型关大捷是正面战场太原会战中国共密切配合的一次战役。故AD两项错误,C项正确。抗战进入相持阶段后,国民党政策重心由积极抗日趋向消极抗战。故B项错误。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民国十六年一月出版的《中国农民问题》载:“凡我军所到,农民必担茶担水,以相慰劳,跋涉险阻,以为向导。常有手持木棍,截击敌兵,夺其枪械,以为我军效力。”文中的“我军”当指

A. 国民革命军

B. 工农革命军

C. 工农红军

D. 中国人民解放军

 

查看答案

1919年6月份,日本对华贸易较上年同期减少约一半,从2769万元减至1405万元;中国的对日贸易出超460万元。上述情况的出现,缘于

A. 一战期间中国制造业快速增长

B. 一战结束后欧美商品卷土重来

C. 一战使日本对华贸易备受冲击

D. 政治运动激发国民的民族意识

 

查看答案

“他们努力把民众对民主政治的认识,从民主共和政体的表层引导入民主政治的内核——独立、自主、平等、自由的社会政治理想”,“经过他们几年的倡导,对广大民众……的民主主义觉悟的提高有很大的帮助。”“他们”中的代表包括

①梁启超

②蔡元培

③孙中山

④鲁迅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查看答案

据当地媒体报道,“江南之新学国民及留学生多剪去辫发”,参加乡试时只好装假辫子入场考试。胡适回忆,“还有一些激烈的同学往往强迫有辫子的同学剪去辫子”,同时,“军界中人纷纷截落发辫者不可胜数”。结合所学知识判断,“当时“是指

A. 鸦片战争时期

B. 戊戌变法时期

C. 20世纪初叶

D. 民国初年

 

查看答案

有一近代学者指出:“秦以来之为君,正所谓大盗窃国者耳,国谁窃?转相窃之于民而已,他还主张“国者,斯民之公产也,王侯将相者,通国之公仆隶也。”该学者是

A. 林则徐

B. 康有为

C. 严复

D. 陈独秀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