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明清时期,在江南、华南的一些地区,经济作物的种植面积扩大,传统的粮食生产比重降低...

明清时期,在江南、华南的一些地区,经济作物的种植面积扩大,传统的粮食生产比重降低。这一现象表明,明清时期上述地区

A. 农业生产出现衰退

B. 人口变动导致粮食需求减少

C. 普通农户收益锐减

D. 农产品商品化趋势明显

 

D 【解析】材料信息“经济作物的种植面积扩大,传统的粮食生产比重降低”说明农业和市场联系加强,这体现了农产品商品化程度的提高,故D正确;“传统粮食生产比重降低”不能说明农业生产出现衰退,故A错误;明清时期,人口大大增长,粮食需求应该加大,故B错误;经济作物的广泛种植会带来农业收益的增加,故C错误。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蓝鼎元《鹿洲初集》卷三:(清)南洋未禁之先,闽、广家给人足。……鲜有在家饥寒、窃劫为非之患。既禁之后,百货不通,民生自蹇。居者苦艺能之罔用……使沿海居民,富者贫,贫者困,驱工商为游手,驱游手为盗贼耳!材料中的(    )

A. 阻碍了小农经济的持续发展

B. 利于稳定社会秩序改善民生

C. 推动了民间正当贸易的进行

D. 导致了民生受困和社会动荡

 

查看答案

明朝洪武五年,琉球遗使“入朝”,明朝赐予《大统历》及文绮、陶器、铁器等,后“以陶器七万、铁器千就其国市马。”明朝特地“赐闽中舟工三十六户,以便贡使往来。”对材料理解准确的是

A. 琉球贸易被纳入朝贡贸易体制

B. 利用“商帮”推动对外贸易发展

C. 对外贸易有益于市镇经济繁荣

D. “闭关锁国”政策导致外贸萎缩

 

查看答案

日本学者斯波义信认为,随着唐宋时期城市“坊市制”的崩溃,在“农村–农村市场–半农村城市–中小城市产生”的反复过程中,包括工商城市在内的城市经济网日益稠密,使农村经济走向依存于市场的方向。这说明,唐宋时期城市经济的变迁

A. 促使城市功能完全经济化

B. 使商品生产规模空前扩大

C. 带动了社会经济的商品化

D. 使农村经济实现了商品化

 

查看答案

下列史料能反映商周时期青铜器铸造水平的是(  )

A.《周礼》中提到的妇功     B.河南出土的司母戊鼎

C.《农书》中的水排冶铁图       D.采用灌钢法制作的兵器

 

查看答案

《国语》讲“祀,国之大节”。有学者认为,青铜器在商周时期被视为“政治的权力”。可推断,商周时期青铜器主要用作

A. 农具

B. 礼器

C. 食具

D. 货币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