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唐初实行府兵制,在长安附近各州设置军府,选拣均田农民担任府兵卫士。开元十年,唐玄...

唐初实行府兵制,在长安附近各州设置军府,选拣均田农民担任府兵卫士。开元十年,唐玄宗接受张说建议,募兵13万,充当京师宿卫开元二十五年,根据边防需要,抓募丁壮,长充边军,增给田宅,务加忧恤,由朝廷供给资粮,长期戍边。这一变化

A. 适应了商品经济快速发展的需要    B. 推动了土地私有制的发展

C. 为安史之乱和藩镇割据埋下隐患    D. 增强了唐政府的边防实力

 

C 【解析】兵制的变化与商品经济发展无关,故排除A;是土地私有制的发展导致了均田制被破坏,均田制为基础的府兵制就也走向了崩溃,所以B搞反了关系,故排除;唐玄宗开始实行的募兵制由于国家供给衣食,而且与将领之间关系密切,虽然可以增强唐政府的边防力量,但是时间久了就成为了割据力量,威胁中央,故选C而排除D。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西汉元帝皇后王政君在成帝去世后,一立年幼庶孙哀帝,再立九岁庶孙平帝,三默认王莽立仅两岁的孺子刘婴为皇太子。材料说明

A. 皇位继承中宗法观念已经崩溃

B. 君主专制制度事实上开始动摇

C. 太后临朝称制有利于政权延续

D. 太后立幼是权力斗争激化表现

 

查看答案

西周早中期,大量青铜器豪华精美、端庄厚重,礼乐器众多。战国中晚期,大量青铜器风格朴素、注重实用,日用器更普遍。这反映了

A. 长期的战乱使青铜铸造业衰落

B. 战国时期贵族政治经济实力下降

C. 铁器推广使青铜器的需求减少

D. 战国时期的改革废除了礼乐制度

 

查看答案

启蒙运动是一场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对人类历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这个人生活的84年,处于君主制度的极点和大革命的黎明之间。他出生时,路易十四仍然在位;他去世时,路易十六已经登基;他的摇篮笼罩着伟大朝代的最后一缕宝光,他的灵柩是那个地狱般的世界的第一丝微亮。

——摘编自《雨果在伏尔泰逝世一百周年纪念会上的演讲》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伏尔秦所处的时代特征。

材料二启蒙思想家认为:“要防止滥用权力,就必须以权力制约权力。一切有权力的人都容易滥用权力,这是万古不易的一条经验。自由仅仅是,一个人能够做他应该做的事情,而不被强迫做他不应该做的事情。”“社会秩序乃是为其他一切权利提供了基础的一项神圣权利。然而这项权利决不是出于自然,而是建立在约定之上的。”

(2)材料二反映了哪些思想主张?这些主张出自哪两位启蒙思想家?

材料三我们认为下面这些真理是不言而喻的:造物者创造了平等的个人,并赋予他们若干不可剥夺的权利……为了保障这些权利,人们才在他们之间建立政府,而政府之正当权力,则来自被统治者的同意。任何形式的政府,只要破坏上述目的,人民就有权利改变或废除它,并建立新政府;新政府赖以奠基的原则,得以组织权力的方式,都要最大可能地增进民众的安全和幸福。

——摘编自美国《独立宣言》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启蒙运动对美国历史发展的影响。

 

查看答案

科技创新最重要的因素是人,只有建立有效的科技奖励机制,才能充分调动科研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我国古代的科技奖励形式多种多样。为纪念李冰,唐代时人们在导江县(今都江堰市)建起了李冰祠,并为他树碑塑像。宋代科学家沈括,活着时屡次获得赏赐,“迁太子中允,检正中书刑房,提举司天监……后来,《宋史》为他列传,以褒扬和纪念他的贡献。明代许绅,曾在医药房供事,历加工部尚书、太子太保、礼部尚书等,赐赉甚厚,他死后,赐谥恭僖,并提升一儿子为官。

——摘编自《中国科学技术奖励制度研究》

(1)依据材料一,指出我国古代的科技奖励形式。

材料二1898年7月,中国第一个科技奖励法规《振兴工艺给奖章程》诞生。它规定:“……二、凡能制造出外国旧时所没有之机器或日用之物,授工部郎中实职,许以专利30年……凡有著新书,发明专门学问并切实可用于今世者,可授以官职,所著之书有专售权20年……六、以上各种创造发明,均应由政府部门、地方当局考核认可后,方能发奖。”

(2)依据材料二,概括清末科技奖励的新变化,指出造成这些变化的原因。

材料三1955年,国务院发布了《中国科学院科学奖金的暂行条例》,条例规定,一等奖奖金为1万元人民币。1963年11月,国务院发布了《发明奖励条例》和《技术改进条例》,到1966年5月,批准了发明奖励297项,当时仅对获奖者颁发发明证书,未颁发奖章和奖金。2000年,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正式设立,每年评审一次,每次授予不超过两名科技成就卓著、社会贡献巨大的个人,由国家主席亲自签署、颁发荣誉证书和500万元高额奖金。

(3)依据材料三,与新中国初期科技奖励相比,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有何突出特点,并指出该奖项的设立所反映的时代要求。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康熙认为“大臣廉则督抚有所畏惮,督抚清正则属下官吏操守自洁”“廉洁者奖一以劝众,贪婪者惩戒一以儆百”“天下物力有限,当为天下惜之”。他要求九卿“尔等俱为大臣,天下督抚之贤否应于平时留心细访,以备顾问,谁贪谁廉即行公举”。

——摘編自《论清朝康熙帝的廉政观》

(1)依据材料一,概括康熙的廉政观,并指出他的本质意图。

材料二地方官征收钱税时,会以耗损为由,多收钱银,称为火耗。火耗往往成为法外之税,又无监管,腐败丛生。清雍正二年,在全国推行火耗归公制度,规定统一的征收标准(一般10%—15%),作为法定的正税,直接征收到中央。征收的“火耗”银大致有三种去向,一是作为各级官员的养廉银,二是弥补中央至地方的财政亏空;应付各项支出后仍有余钱,即可做第三种用途——各地政府的公用银。

(2)依据材料二,归纳雍正帝推行火耗归公的主要原因及其历史作用。

材料三清朝对监察制度非常重视。在中央设立都察院,该制上袭明朝,依清朝的具体情况略有损益。在地方设总督和巡抚,除掌一省或数省军政大权外,还有监察之职。其他挂总督、巡抚衔者,循例均兼有都察院右都御使衔或右副都御使衔,对所属地方官不仅有节制权,同时亦有监察之权。

——摘编自《论乾隆时代的廉政建设》

(3)依据材料三,概括清朝监察制度的主要特点。

(4)综上所述,谈谈对我们今天的廉政建设有何启示?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