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夷坚志》是记载宋人洪迈所经历的社会生活、宗教文化、伦理道德、民情风俗的一部作品...

《夷坚志》是记载宋人洪迈所经历的社会生活、宗教文化、伦理道德、民情风俗的一部作品,为后世提供了宋代社会丰富的历史资料。下列内容不可能出现在此书中的是

A. 曲辕犁的推广使用

B. 商人入市籍不得为官制转变

C. 用煤作为燃料冶铁

D. 除釉下彩绘外出现粉彩瓷器

 

D 【解析】粉彩瓷器是明清时期才出现,D错误,符合题意;A是唐朝出现;B是西汉时期;C是北宋时期。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三省六部制是中国古代政治文明的重要表现。它确立于隋朝,唐朝为了方便三省宰相共同议定军国大政,还设立了政事堂。当时政事堂设在

A. 中书省

B. 门下省

C. 尚书省

D. 枢密院

 

查看答案

丝绸是古代中国的名片。原以为白居易“应似天台山上明月前,四十五尺瀑布泉,中有文章又奇绝,地铺白烟花簇霜”的诗句来形容丝绸的轻盈只不过是艺术夸张。直至下图所示丝织品的出土,证实了诗人对丝绸制品的相关描写是据实形象化的描写。据所学指出图中这一丝绸制品是何时期的代表作

A. 汉朝

B. 唐朝

C. 宋朝

D. 元朝

 

查看答案

“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作为中国教育史上首个较完备的学生守则,原只是战国各学派百家争鸣交流的主要场所稷T学宫的学规,后来却成为后世书院、官学制订学则、学规的蓝本。从上述内容推可测稷下学宫

A. 以儒家学说为教学内容

B. 开私人办教育之先河

C. 是较完备有组织的学府

D. 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

 

查看答案

王国维《观堂集林》载:“中国政治与文化之变革,莫剧于殷周之际„„欲观周之所以定天下,必自其制度始矣。”其所肯定的周王朝崭新政治制度有

①立嫡立长之制

②神权与王权相结合

③封建子弟之制

④三公九卿制度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③④

 

查看答案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刘锡鸿(?-1891),字云生,广东番禺人。他从小接受正统的儒家文化教育,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为人生理想。他考取举人后做过郭嵩焘的幕僚,镇压过农民起义。1876年,由于郭嵩焘的提名,刘锡鸿就成为了一名外交官,跟随郭嵩焘出使英国。但是,他对郭嵩焘只提名他为参赞而不是副使十分不满,这为他俩后来的交恶埋下了隐患。

刘锡鸿在使英期间有过很多私下感叹,如以前都说英国人是岛夷,“惟知逞强,无敬让之道”,现在才发现人家“上下同心,以礼自处,顾全国事如此”;“无闲官,无游民,无上下隔阂之情,无残暴不仁之政,无虚文相応(应)之事……街市往来,从未闻有人语喧嚣,亦未见有形状愁苦者。地方整齐肃穆,人民欢欣鼓舞,不徒以富强为能事,诚未可以匈奴、回纥待之矣”;观其议会“各出所见,以议时政……务适于理、当于事而后已……而举办一切,莫不上下同心,以善从之”;“此法诚善,然非民主之国,则势有所不行;西洋所以享国长久,君民兼主国政故也”。然而私下里对“西洋国政民风之美”倾慕不已的刘锡鸿却受朝中守旧权贵之命监视郭嵩焘,不断密告其要“以夷变夏”图谋不轨。并在公开场合猛批郭离经叛道,破坏纲常。他声称:“中国空虚不在无船无炮,而在无人无财,此皆政教之过也;西洋技巧文字,似不可纷纷讲求,致群鹜于末,而忘治道之本;不思整饬纪纲(纲常伦理),而惟骛心于凶器之末何欤?

——摘编自刘锡鸿《刘光禄遗稿》、《英轺私记》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刘锡鸿“矛盾”表现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刘锡鸿的“矛盾”表现进行简要评价。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