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1924年,孙中山说:“从前奋斗不充分的原因,是由于没有办法,从此以后有了办法,...

1924年孙中山说从前奋斗不充分的原因是由于没有办法从此以后有了办法就要诸君担负责任拿这个办法去替国人发生一个新希望。孙中山的这个办法    

A.改变了国民党的阶级属性

B.推动了国民革命的蓬勃发展

C.确立了民主法治政治基础

D.强化了资产阶级责任内阁制

 

B 【解析】 试题分析:1924年国民党“一大”接受中国共产党的反帝反封建主张,确立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把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成为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和国民革命时期的旗帜,B正确。这个办法没有改变了国民党的阶级属性,仍然代表资产阶级的利益,排除A;确立了民主法治政治基础在新中国成立后,排除C;资产阶级责任内阁制在袁世凯窃取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后名存实亡,排除D。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从刘邦“非刘氏而王者,天下共击之”到孙中山“敢有帝制自为之,天下共击之”的历史变迁说明

A. 专制与民主构成传统社会主要矛盾

B. 民主共和取代君主专制是历史潮流

C. 杰出人物对历史发展进程起决定作用

D. 封建专制制度长期延续影响历史进程

 

查看答案

有学者说“中体西用”作为中西文化接触后的最初结合方式,有其历史合理性,材料所说的“历史合理性”即主要体现在它

A. 调和了学习西方与固守传统之间的矛盾

B. 否定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保守性

C. 最早打开了学习西方科技的大门

D. 完全肯定了西方科技的先进性

 

查看答案

明永乐九年(1411)公布关于杂剧的禁令:凡乐人搬作杂剧戏文,不许妆扮历代帝王、后妃、忠臣、节烈、先圣、先贤、神像,违者杖一百,官民之家扮者同罪。其神仙及义夫、节妇、孝子、贤孙、劝人为善者不在禁限。这一禁令说明

A. 文化政策体现统治者的治国理念    B. 明清时代君主专制走向反动

C. 文化专制开始影响了市民生活    D. 市民文化危及封建统治基础

 

查看答案

孟子主张民贵君轻,董仲舒主张君权神授,明末清初的进步思想家黄宗羲提出君主专制是天下之大害。对以上三种观念的理解,其共性是

A. 都与当时社会状况密切相关

B. 都否定了君主专制制度

C. 都遭到当时统治集团轻视

D. 都反映社会转型时期的剧变

 

查看答案

朱熹曾讽刺北宋理学家张载的元气(物质)不灭的思想为佛教的大轮回;后来的王夫之指出,恰好是朱熹自己的学说和佛教的唯心主义相一致。这主要反映出

A. 宋明对外来文化的抵制

B. 理学各学派间相互攻讦

C. 明清之际儒学的新发展

D. 理学对佛教思想的吸收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