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1990年9月12日,苏、美、英、法、西德和东德的外长在莫斯科举行最后一次“2+...

1990年9月12日,苏、美、英、法、西德和东德的外长在莫斯科举行最后一次“2+4”会谈,签署条约,规定:四大国停止对德国的权利和责任,统一后的德国享有完全的主权。这体现的历史背景是

A. 战后世界格局的影响依然存在

B. 两极格局的瓦解

C. 民主德国与联邦德国完成合并

D. 全球化进程加快

 

A 【解析】根据题干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战后形成的以美苏为首的两极格局长时间影响着世界局势,德国也因为战后美苏对峙而分裂为西德和东德。所谓“2+4”会谈即东德、西德同美国为首的美、法、英资本主义国家同苏联为代表的社会主义国家进行谈判,推动两德统一。这一会谈正是战后两极格局的体现。故A项正确。苏联解体标志着冷战的结束和两极格局的终结,而苏联于1991年解体,排除B。题干中表述的会议正是推动两德合并的会议,故两德已完成合并的表述错误,排除C。全球化进程加快在冷战结束后,排除D。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为A。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12月18日,天津商会等团体召开市民大会……到会者约十万余人。社会人士李实忱宣布了与日交涉原则:反对会外交涉;取消二十一条;山东权利无条件收回;满蒙领土完全。经全场同意后,致电张仲述,请其在美仍‘督促专使提鲁案于大会讨论’。津埠民众运动达到高潮。”上述史实发生于

A. 五四运动期间

B. 巴黎和会期间

C. 华盛顿会议期间

D. 开罗会议期间

 

查看答案

1830年,英国正式启用第一条商业铁路,十年后公布火车时刻表。因为火车比马车快太多,所以各地时间的微小差异就造成了巨大困扰。1880年,英国首次立法规定全国的时刻表都须以格林尼治时间为准,这就要求人们依据人工的时钟而非依据当地日升日落周期来过生活。这段材料重在说明

A. 工业革命带来社会生活的变化

B. 技术发展对人类生活有所制约

C. 时间的精确成为日常生活的必要

D. 统一的时间有利于国家管理

 

查看答案

在中国历史上,人们习惯以“夷”称呼西方国家。然而,徐继畬《瀛寰志略》(1848年)对西方各国的称谓是“外国”“英吉利”“葡萄牙”等,很少称“夷”。同治初年,清廷下旨不再以“夷”称呼西方各国。这反映了

A. 中国半殖民地社会形成

B. 天朝观念已被摒弃

C. 清朝政府接受国际惯例

D. 洋务运动成为共识

 

查看答案

在古代雅典,官员就职前须宣誓保证依法履行职责,陪审员须宣誓保证公正审判,年满18岁的青年男子须参加成人宣誓仪式才拥有公民的权利和义务。这些宣誓旨在

A. 限制权力滥用

B. 防止官员腐败

C. 培育权利观念

D. 增强责任意识

 

查看答案

关于宋太祖驾崩前夜宋太宗(时为晋王)的活动,北宋时期有不同记载。《续湘山野录》记载,宋太宗当晚曾与其兄宋太祖在宫中饮酒,并宿于宫中;《涑水记闻》则称,那晚宋太宗并未进宫。这反映出

A. 历史事实都是通过历史叙述呈现

B. 同一历史事实会有不同历史记载

C. 历史叙述不能客观准确再现历史事实

D. 综合多种历史叙述即可确认历史事实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