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贸易打造的世界》一书中说:“17、18世纪时,英国的纺织业靠着差不多100%关...

《贸易打造的世界》一书中说:“17、18世纪时,英国的纺织业靠着差不多100%关税的保护,避免了廉价的印度纺织品的进口冲击。直到成为全世界生产效率最高的国家,英国才拆掉这些壁垒。即使在19世纪末自由贸易的鼎盛期,印度作为英国殖民地,仍然是自由贸易的禁区,多种工业品的市场基本上只准英国人插足。”材料旨在说明

A. 英国始终固守贸易保护主义政策

B. 工业革命瓦解了英国的贸易壁垒

C. 英国的贸易政策取决于国家利益

D. 英国与印度之间不平等贸易关系

 

C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调用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信息的能力,17、18世纪时英国纺织业实行高关税是为了保护本国的民族工业;到19世纪末,印度的多种工业品的市场只准英国人插足,是为了保护英国的殖民利益,因此材料表明英国的贸易政策取决于国家利益,故C项正确;A项“始终”说法错误,应该是暂时放弃贸易保护主义政策;根据“在19世纪末自由贸易的鼎盛期,印度作为英国殖民地,仍然是自由贸易的禁区,多种工业品的市场基本上只准英国人插足”,可知英国在印度仍然实行贸易保护主义,排除B;D项说法无误,但不符合题意。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第二次工业革命使世界市场进一步发展,主要表现有

①世界贸易额急剧增长

②“工业欧美,原料亚非拉”的国际分工明显

③英国成为世界贸易中心

④资本主义列强掀起瓜分世界的狂潮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④

 

查看答案

托拉斯,英文trust的音译,由许多生产同类商品的企业或产品有密切关系的企业合并组成,通过对原料、生产、销售等环节的统一调配控制,减少单个资本家生产的无计划性,以提高竞争力,获取高额垄断利润。这种生产组织方式

A. 促进工厂制度的全面建立

B. 推动大企业时代的到来

C. 促进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

D. 推动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到来

 

查看答案

一个反映19世纪晚期美国人生活的剧本准备了四个场景,其中错误的是

A. 坐汽车上班

B. 乘飞机旅游

C. 打电话聊天

D. 在电灯下看书

 

查看答案

西方史学家指出“17世纪和18世纪初,西方人对中国的历史、艺术、哲学,完全入迷了。然而到了“18世纪末,欧洲人对中国的自然资源更感兴趣。引起此兴趣变化直接相关的是

A. 中国资源的丰富    B. 新航路的开辟

C. 工业革命的需求    D. 世界市场的形成

 

查看答案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史记》称晏婴“既相齐,食不重肉,妾不衣帛。”晏婴在朝廷上,国君有话问到他,他就直言回答;无话问到他,他就正直的做事。国家的政治清明,他就遵从政令行事;国家的政治不清明,他就权衡利弊斟酌办事。司马迁对晏婴极为推崇,说:“方晏子伏庄公尸哭之,①成礼然后去,岂所谓‘见义不为无勇者’耶?至其谏说,犯君之颜,此所谓‘进思尽忠,退思补过’者哉!假令晏子而在,余虽为之执鞭,所忻慕焉。”

公元前500年,晏婴卒,齐景公伏尸而号,悼念他对自己的日夜督责,“不遗尺寸”。十七年后,景公还怀念他,说:“自我失晏子,于今十有七年,未曾闻吾过、不善。”

——摘编自白寿彝《中国通史》

注:①庄公死于内乱,晏婴冒死去吊唁。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司马迁推崇晏婴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晏婴。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